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7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陈林:一个农业市长的粮食观

★文 /《小康》记者 胡幽径 李漠 王帆 蒋卫武

     湖广熟,天下足。但如今南方粮食市场需要紧急从东北三省调运,这个现象的背后是什么问题?《小康》记者走访了瑞安市陈林副市长。他谈了很多,但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粮价要顺其涨势,更要让农民受益。
  《小康》:作为一位南方城市的政府官员,您是怎么看待这次北粮南调的问题?您认为这是中国出现粮荒了吗?
  陈林: “北粮南运”的格局,已经形成多年了,以前不太引起注意罢了。至于你说的“这次”,在全球性粮食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本来的正常安排也会有意无意地被渲染。也不排除有关方面放大这个信息,是为了安定人心,或者凸显自己的努力。
  至于中国粮荒的说法,是不成立的。粮食的供给是充足的,经过几十年努力,我国的粮食产能和产量都有了极大提高。粮食的需求也是正常的,粮食并没有、也不易于象房地产、贵金属或者股票那样招致太多的投机需求。但粮食价格的形成机制一直有些问题,市场发挥的作用还不够。虽然粮食够吃,可从资源配置的效率上来说还是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很多国家对于农业都有补贴,例如日本的农业补贴政策使其国内生产的大米比进口大米贵许多倍。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如果国际粮价继续上涨,而国内粮价被抑制,则我国农业可能形成实质上“负补贴”的局面。我们国内的粮价如果长期显著低于国际市场,那么很难说支农惠农的政策落到了实处,而且各种粮食走私或变相走私行为将防不胜防。从这个意义上,如果处置不当,是可能出现“粮慌”的,慌乱的“慌”,而不是荒芜的“荒”。
  其实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现有的耕地资源和技术条件,是足以养活目前地球上所有人口的。当然这需要一个合理的市场环境和价格形成机制,以便吸引足够的生产要素进入农产品行业。可如果某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粮食危机,主要还是一个经济体制甚至政治体制问题。
  发展经济学大师舒尔茨有句名言:只要有正确的价格信号,农民能把沙土变成黄金。
  《小康》:这次北粮南调,难免让人产生一个疑惑。因为以前都说“湖广熟,天下足”,也就是南方应该是产粮区,现在为什么需要从北方调粮呢?我们该如何来看待这个现象?
  陈林:在地理分布上,我国粮食的生产重心,特别是消费重心,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发生了较为明显的移动。在南方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耕地占用相对较多;这些地区客商云集,餐饮业繁荣;更由于外来人口常年聚集,大多是来自北方和中西部的青壮年打工者(例如瑞安的消费人群中,有1/3到1/4是外来打工者),粮食消耗量很大。所以“北粮南调”是不足为奇的,也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
  粮食自给和粮食安全,应该是从全国范围来说的。如果要求每个省、市、县都自求平衡、自给自足,这样恰恰割裂了全国市场,不利于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最终损害粮食安全。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6-27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