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6月《小康》
  栏目:聊斋
回溯早期王朝的财政治理

★文 /陈抗行

  大凡经济变革,抱着救急的态度,容易急功近利,依附旧有经济体制生存的各个利益集团,则将在变革中利益受损——而一旦掺入利益之争,财政危机便不可避免地演变成了一场政治危机。
  回顾并搜索西周王朝传留至今的只言片语,我们可以约略捕捉到其经济治理模式的变化轨迹。
  武王、成王、康王时代,奉行财政收缩政策,周成王临终前给太子周康王的遗命就是“务在节俭,毋多欲”,即约束王室开支——在家国产权合一的情况下,君王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家族的领袖,又是一个帝国政府的领袖。因此,君王之欲,也包含了为私、为公的两个层面。从而,其经济政策的收缩,意味着中央威权政府在王室私欲和公共职责上的同时退缩,利弊兼而有之。
  接下来,昭王好巡游,穆王好征伐。这意味着从这一刻起,帝国经济政策全面走向财政扩张型,昭王与穆王恰恰代表着财政扩张原因的两个方面:为一己之私与为公共需求的问题。
  关于周昭王的记载不多,《史记》记载,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典型的一名玩得忘乎所以的游乐天子,关于周穆王的传说很多,最著名的是他与西王母瑶池相会的香艳故事,并渐渐演变成帝王追求长生不死的传说。后世诗人,不惜用大量的文墨来渲染这一段传奇,如唐朝诗人李商隐的《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而西汉东方朔的《十洲记》中记载,周穆王时西朝胡献夜光杯,用白玉之精制成,光明夜照。
  但神话归神话,周穆王好征伐,主要是为了解决来自帝国西部太戎部落的军事威胁,是一个具有合理意义的公共举措。据说,周穆王曾两次率军西征,大败西戎各部落,俘虏过五个部落首领,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西域打通之后,周穆王开始了具有示威性质的西巡活动,从镐京出发,至西王母之邦,行程一万多里。有学者考证,认为西王母之国就是今天的西亚或东欧一带。
  值得一提的是,对周穆王的征伐犬戎,王朝内部有不同意见。祭公谋父认为应当以德服人,况且周穆王表面上的胜利战果有潜在风险,犬戎只是被赶入大漠,实力并没有彻底消灭,未来仍会卷土重来——这从周穆王的战利品就可以看出,仅仅获了四匹白狼和四头白鹿,而“自是荒服者不至”,犬戎或更多的边远部落再也不来朝贡——即战争胜利的代价是周天子作为“国际领导者”地位的丧失。
  从财政角度上看,这次战争的影响更是深远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西周王朝的实力因此而大伤元气,并从此埋下了巨大的风险。尽管一场战争的消耗可以得到恢复,但自此开始的与犬戎势力的长期军事对峙,将使以农业经济为支柱的财政“导利”政策难以为继。与犬戎势力之间的战争,有史可考的,有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的千亩之战,对阵姜姓之戎,大败;周幽王十一年(公元771年),诸侯申侯联合犬戎攻下了周的首都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阳,西周灭亡。
  而财政困局早己变得不可收拾。考虑到周穆王时代到周厉王时代这一百多年的形势格局的演变,促成财政困局的主要原因就是军事备战这一包袱,而传统农业经济并不能支撑这种临战或备战体制。周厉王选择任用荣夷公,专山海之利,当属事出有因,不排除有救急的考虑。
  但大凡经济变革,抱着救急的态度,容易急功近利,依附旧有经济体制生存的各个利益集团,则将在变革中利益受损——而一旦掺入利益之争,财政危机便不可避免地演变成了一场政治危机,并因为某个特殊事件而突然爆发,完全越出权力的掌控。
  观察周厉王的执政败局,就印证了这一点:他不恰当地使用暴力手段,派卫巫钳制国人言论;当他自以为得计的同时,潜伏在表象之下的政治危机瞬间就被点燃了。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6-04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