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6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天使的承诺:以性命相托

★文 /策划:本刊编辑部 采写/《小康》记者

  白衣天使,这几乎是世间最美丽最圣洁的称呼。  
  每一次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总是他们如同天使降落人间,抚慰人们的痛苦,疗治人们的创伤,他们妙手与仁心同在。  
  “非典”如是,大地震如是。  
  然而,我们容易忽略,忽略了在灾难面前,他们的生命与我们的生命同样脆弱,他们其实与我们一样也有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只是,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为着一份神圣的操守,他们勇敢担当。  
  请记住他们,那些在灾难中,对生命不离不弃的白衣天使,那些带给人们生的希望的白衣天使。  
  而记住他们,不只是在抗震期间,不只是在灾难期间。  
  对于他们,我们要与遗忘作战。  
  5月19日下午2点28分,成都全市行政区内420余台防空警报骤然鸣响,震彻云霄,整座城市在这一刻沉浸在悲怆的哀悼中。  

  华西医院急诊科楼下,800多位医护人员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整齐列队,首排的医护人员拉着“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牢记使命,救死扶伤!”的横幅,所有人低着头,憔悴的面容上表情凝重。 

 image.png

  默哀,大家拉着的手不愿放开  
  那一刻,骨科病房内的董云萍强忍着右脚踝的伤痛,坚持下床,硬撑着站起来,朝着家的方向低下头。  
  李小麟是医院一名做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她刚走到住院部七楼的一间病房,耳边就想起了警报声。“让我们把手拉起来,为那些去世的亲人默哀,希望他们能够一路走好。”她话音刚落,病房里的人们慢慢伸出了手,大家手拉着手,围成了一个圈。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在悲伤里嘀嗒走过,有人抑制不住地开始哭泣,三分钟后,大家还是手拉着手,不愿放开。  
  三分钟默哀后,在急诊室楼下的800多位医护人员在院长石应康的带领下含泪宣誓:“我们愿以性命相托,与灾区人民血脉相连,不抛弃,不放弃……”  
  2点40分,一辆救护车又呼啸而至,还沉浸在悲痛中的医护人员火速冲向刚刚停稳的救护车, “挺住,挺住!你已经到我们医院了!”一个坚定的声音,有些嘶哑,却很洪亮……
  “现在转来的病人逐渐少了很多,刚开始的那些天,有时候都是十几台救护车一起往里进,我们这些医生,护士,志愿者五六人组成一个小队,不断等待着接送伤者。他们很辛苦,一直不停地工作着。”石应康院长站在旁边,看着自己的医护人员,通红的眼睛里充满了心疼和骄傲。
  坚守生命的战场
  石院长的脸上表情肃穆,眼睛一刻也没离开过那些忙碌的身影。地震发生的一刻,医护人员表现出的敬业和坚强让他感动不已,一幕幕画面总会不断在脑海里重放。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医院大楼突然发生了剧烈的摇动,很多人恐慌地拼命往楼下跑,病人家属乱作一团……
  当时,医院里有30多台手术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肝胆外科主任李波主刀的一台复杂的肝癌手术已经到达了关键阶段。手术室剧烈的晃动带动了手术台的移位,室内的医护人员本能地护住病人。  
  “继续!”李波命令,手术在强震中艰难地进行,所有人都全神贯注,稳如磐石。  
  石院长心急地在这30多间手术室奔走:“可以吗?需要我在吗?”  
  “不用,不要小看我们,我们没问题的。”所有的手术进行人员都坚定地回答,这让他原本焦急的心稳定了很多。  
  下午5点56分,最后一台手术顺利完成,医护人员们又赶快将所有的病人撤离到安全地带。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医院的中央运输队上上下下忙得不可开交,一些正在休息的员工也迅速投入到病人的转移工作中,200多位员工全部出动,不分昼夜轮流运输。  

  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余震,医院内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紧张有序地忙着转移病人。很多人声音嘶哑,汗流浃背,手脚都磨出了水泡,但是没有一个人脱岗,没有一个人怠慢,他们守住自己的战场,为了那些需要及时救治的生命。

image.png

  铁人,也没能阻止泪水的决堤  

  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抢救伤者,所有的医护人员都以医院为家,连续奋战在抢救一线上。记者在医院很多办公室的门上,都发现了贴着的一张小纸片,“如果我不在办公室,请给我打电话。”为了便于联系和沟通,很多医生都安置了这张临时的“名片”,让病人和伤者家属能够在需要的时候立即找到他们。骨科主任裴福兴也设置了这张名片。  
  从地震发生那天到5月19日,七天时间,168个小时,他就一直留在医院里,中间就回过一次家,洗了个澡短暂地休息了一次,而剩下的时间里,白天黑夜对他来说已经不再重要,唯一的活动就是救治工作。“这里就是我们的战场!”在连续奋战的日日夜夜,裴主任将他的“钢铁”美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面对灾难的无情,他也难掩心中的悲痛。  
  地震发生后,华西医院作为西南地区的国家级疑难重症诊疗中心,许多重灾区的危重伤员,地市级医院无法救治的危重伤员,大多通过飞机、救护车等方式运送到华西医院,在这些伤员中,骨科伤员约占90%。骨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在极短的时间内,爆增了几倍,压力巨大,裴主任带领他的团队只有不间断地忙碌着。  
  每天,裴主任都要负责病人情况的跟进,做好整体的医护人员的统筹安排,还要接待前来增援的各地的医护人员,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他奔走于病房和骨科各办公室之间,几乎是用小跑的速度,旁边的年轻的工作人员都常常跟不上他的脚步。  
  5月19日第一次见到裴主任,他满眼通红,协调工作时听得到沙哑的声音。不敢打扰他的工作,只能在旁边默默地跟着他的行程。  
  上午9点40分,裴主任早已投入到工作很久,来到二楼骨科病房,安排医疗队进行工作分工。  
  9点47分,他回到了七楼的骨科病房。  
  10点05分,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喘口气,喝了口水,吃了一片治疗胃病的药,然后又赶快回病房和护士长交流了病人的情况。
  地震发生后的三天三夜,他持续奋战在抢救工作的一线,过度的劳累加重了他的老毛病慢性肠炎。他身边的同事介绍,裴主任前一天早晨就开始腹绞痛,晚饭和第二天早饭都没有吃,但他仍然坚持着。当天,裴主任又在工作中弄伤了左手手指,冒着被重症病人感染的危险,他仍然只字未提,只是到医护室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就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整整一周的救援工作中,裴主任一直秉承着他“铁人”的劲头,然而他毕竟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他的老岳母因为重病也一直在医院住院,病房离他工作的大楼仅仅100米的距离。老人曾是他的恩师和同事,裴主任对她的感情就和亲娘一样。地震发生后,他再也没有时间去看过。想起重病在床的老人,这位“铁人”突然沉默,眼圈红了,拼命想止住溢出的泪水,却还是没能阻止眼泪的决堤。  
  七天来,这是裴主任第一次哭,而第二次却是为了在灾难中脆弱消逝的生命。
  5月17日晚上11点,当得知被埋超过120小时的危重伤员即将被送来医院治疗时,他早早地守候在急诊科门口。当急救车一到达,他一个箭步跨上了急救车,查看伤员的情况。这是一个年轻的小伙,他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信号已经消失。  
  裴主任一边做着抢救,一边瞪着双眼不断吼着。  
  “继续努力!”  
  “再来!”  
  “不要放弃!”  
  然而生命是脆弱的,经过医护人员超过1个小时的奋力抢救,病人还是因伤势过重,在救护车上死亡。看着病人逐渐冰冷的身体,身边期待奇迹出现的目光,已经汗流浃背的同事,裴主任低着头默默地流着眼泪,他无奈于灾难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悲伤的同时,不能放弃生的希望。晚上7点,早过了下班时间,可是他和同事们仍然工作在岗位上。  
  深夜10点,救护车再次开进医院,重伤者等待着他们的救治。  

  深夜11点,裴主任的身影还在骨科的各个楼层不停地奔走忙碌着……

image.png 

  小绿房:为生命把关  
  每天都有来自不同灾区的重伤病人被紧急送往华西医院。120急救车不断地从大门口开进来,很多医生、护士和志愿者等待急诊室门口,随时准备接送病人。  
  “抗震救灾刚开始的那几天,每天都有十多辆救护车同时往医院里开进,每当一辆救护车开进,都会有包括医生、护士和志愿者在内的五六人团队接手病人,那段时间最忙的时候至少有100多位志愿者排队等候。”石应康院长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他的眼睛也是红红的,和那些医护人员一样,已经连续3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  
  医护人员辛苦奋战一线的同时,最让石院长感到欣慰的是,医院的感染疫情控制及时、到位,并快速地形成了伤员救治流程,严把传染源的散播。医院大门旁一个简易的绿色小房子看起来十分简陋和普通,可是这却是救灾分检后送流程的第一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关口。  
  5月19日下午2点48分,医护人员刚刚结束悼念活动还都沉浸在伤痛中,而大门口就传来了救护车的鸣笛声,应声而来两辆救护车接踵而至。此时,医护人员赶快收起了伤痛投入到工作中,了解伤情、抬上担架车,医护人员赶快将伤患者推到了小绿房里。  
  在这里,医生必须牢牢把住挽救生命的三大关口:生命体征关、伤口感染关、紧急处置关。当伤患者被推进小绿房后,医生会对其作初次而完整检查,确认损伤部位、类型,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是否需要接受截肢等急救手术。此外,更为关键的是还要牢牢把握伤患者是否出现感染,尤其是气性坏疽等特殊感染,保护伤患者的后续生命安全。  
  “在震后60-96小时内,我们所收治的来自汶川、北川、青川等重灾区的伤员中,目前已发现有合并气性坏疽的伤员。这种传染菌可借助医护人员的手、物品和器械接触,造成更广泛的感染。所以要特别严防控制。”石院长介绍。  
  小绿房的医疗专家们会将伤患者分检,然后送到指定的处置部门。对伤患者的所有衣物、被褥等污物,医疗废物全部就地销毁,保持病区及空气环境清洁与通畅。“这套伤员救治流程已经得到了省卫生厅的认可,并在全省抗震救灾医疗工作中推广。”石院长表示。  
  截至5月20上午8点,华西医院共收治灾区伤员1574人,现住院治疗病人756人,转入ICU治疗48人,完成手术733台次。小绿房还在不断地对送来的伤患者进行分检,它看起来普通却承担了严把生命关口的重任。

 
编辑:田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5-26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