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4月《小康》
  栏目:小康指数
浦东成年礼之三

★文 /采写/《小康》记者 杜娟

下一站,张江高科

  “上海市政府希望将张江打造成上海高科技产业的名片。”
  “本次列车的终点站——张江高科站到了。”地铁二号线的列车车厢里的广播告诉乘客。而对于从地铁里涌出来的年轻人来说,张江高科却是一个起点,太多的创业梦想和希冀在这里被点燃。
  有趣的是,张江园区的道路名称大多采用了中外知名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如哈雷路、张衡路、蔡伦路等,从中也可以看出当地政府的深意:希望园区内的企业能够举起自主创新的大旗。
  “把张江的发展空间保留好也是业绩”
  “上海政府希望将张江打造成上海高科技产业的名片。”张江集团副总经理殷宏说。
  浦东开发的最初几年,临近张江的金桥、外高桥、陆家嘴等区域以高速的成长性博得全上海、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赞赏。相形之下,1992年开园的张江人有些着急了,但上级领导总是反复强调:不要着急,把张江的发展空间保留好也是业绩。作为唯一一个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园区,但“对于什么是高科技产业,怎么运作经营高新园区,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20世纪90年代便来到“一片空地”的张江的殷宏还记得,当时园区引进了“我们认为的‘高科技产业’”——一个物流项目,但因上海市政府一位领导“这也叫高科技”的一句话,此物流项目作罢,同样被放弃的还包括一个3000多万元的包装项目。“可以说张江在成立之初,就被赋予了高端的起点。”
  机遇终于光顾了已做了7年准备的张江。1999年9月21日,中国台湾省发生7.3级大地震,供电系统受损,全台湾晶园厂密度最高的新竹高科技园区的芯片生产顿时陷于停顿。大地震促使芯片产业向成本更低、市场更大的中国大陆转移,张江成为了这股大转移中的佼佼者。
  而当地政府在其中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中芯国际是张江引进的第一家产业巨头,一期投资就高达15亿美元,是张江IC产业链的发端。而当年为争取到这一“巨无霸”项目,上至市领导,下至招商人员都被动员了起来。“我们到上海考察选址时,上海市长、主管科技的副市长全都在,当即拍板带去张江选地,并且表明说我们想要哪块土地都可以。”中芯国际一位高管对当年的情形记忆犹新。
  中芯为张江带来的是芯片扎堆效应,中芯、宏力、上海贝岭、泰隆等几家芯片企业集中在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他们之间只有一街之隔,这样的企业密集程度和美国硅谷很有几分相似。
  同样扎堆而来的是从事芯片设计、测试、封装的企业,作为芯片代工企业的上、下游,他们更希望设厂的地点离代工厂越近越好。在张江被称为SOHO 楼的区域里,芯片设计公司们门对门、脸对脸分别在自己的三层小楼里办公,而到了中午的休息时间,两家公司的员工很可能会聚到楼下的空地里一起打会儿羽毛球。
  当地政府还给了最初入园的企业相当优惠的吸引措施,包括低廉的租金、企业税收和研发人员个人所得税减免等。
  张江成为了种种趋势的受益者——产业转移、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潮、风险投资热、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创新等,并最终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据殷宏介绍,2007年入驻园区企业1317家,工业总产值398亿元,同比增长32.6%。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4-16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