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3月《小康》
  栏目:小康指数
从东莞到“珠三角”“长三角”

★文 /《小康》记者 魏群 郭芳 策划/本刊编辑

  上世纪80年代,当世界产业大规模发生转移的时候,珠三角地区利用其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创造经济增长的奇迹。
  在过去的30年里,珠三角以不足0.4%的国土,创造了全国近10%的GDP。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工业用地已所剩无几;电力、能源、矿物等资源缺口巨大;与此同时,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每年增速高达两位数以上。
  其中,有两点让他们感到尤其痛苦,“没有规划,满天星斗,遍地开花”的发展模式带来了难以改造的城市病;而这种粗放式的发展,对水资源等环境的破坏,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这是所有珠三角地区现有的通病。而东莞是他们的缩影。东莞用2465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了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到全国同类经济指标总量1%-1.5%的辉煌业绩。这是名副其实的“东莞奇迹”。
  东莞属于外向型经济,外向依存度超过450%,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招商引资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有人将“东莞模式”诟病为用土地换GDP、换财政收入。但这又何止是东莞呢?这几乎是中国所有那些经济明星城市的通病。
  珠三角地区如此,长三角地区又何尝不是?早期的苏州也靠大量利用外资。而利用外资的结果是市场基本全部在海外,我们能赚取的不过是租金和税收。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初的珠三角因为缺乏经验,并且缺乏工业的基础,尚可原谅的话,那么后来已经具备一定工业基础的长三角则显得操之过急了。
  再往后看,珠三角与长三角这两个地区其实是在不同时期走了同一条道路。唯一的不同在于,以前的珠三角是满山放养式的合作,而现在的长三角则采取园区式的合作,不过是规划一下,集中来搞,但本质内容并无不同。这尤其需要警惕。
  从目前来看,珠三角地区与长三角比较,前者前期付出的代价确实远远大于后者,尤其在环境问题以及整个规划布局上。因为早期的珠三角缺乏经验,而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再也回不去。所以,珠三角人屡屡组团,对长三角进行考察学习。他们对长三角不无羡慕。说是“看到了差距,受到了震撼”。
  确实,长三角不是没有优势的。相比珠三角,它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是一个优势,而更大的优势在于人才,尤其是政府方面的人才,比珠三角更加充裕,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都更胜一筹。珠三角地区人才培养能力的不足,或将成为其未来经济发展中最大的不足。
  东莞现在同时面临着产业转移的危机和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实现转型的关键在于人才,企业的创新需要人才,政府的管理也需要人才。而这恰恰是东莞的一块短板。
  曾经,在美国面对任何经济难题时总会找到解决路径,因为那里聚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这也使得美国始终保持了经济强国的地位。
  现在,东莞也提出,要把全球最有头脑的人聚集起来为东莞贡献智慧。东莞如此,或许珠三角、长三角也应如此,全中国都应如此。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3-17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