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1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迟福林:“大部门制”别无选择

★文 /《小康》记者  陶卫华

    大部门制改革,不能以简单的机构整合为目标,而应当建立在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社会转型、现代政府治理模式变化这样一个前提、背景下来考虑。

  一定要建立大部门制的体制机制,这个机制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把政府相应的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分离开来。
  “我们的社会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小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经历了5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次“大部门制改革”与之前的5次有什么不同?
  迟福林:有很大的区别。这一次机构调整严格意义上讲是在推动政府转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的,跟过去有一定的连续性,但是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五次行政体制改革我们的目标主要是精简机构,提高机构效率。这一次的主要目标是建立良好的公共治理结构。这是特定背景下的方向选择。我们现在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对于整个行政体制、权力运行中的问题就看得比较清楚了。这次实行“大部制”也好,改革整个行政管理体制也好,都是推动政府转型的重要措施。
  《小康》: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到“大部门制”这个阶段,背后的深层推动力是什么?
  迟福林:主要是现实的经济社会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一个是环境、能源的问题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矛盾问题突出了,必然要求政府在职能或者机构设置上适应这个发展阶段的要求;
  第二个变化是公共需求、基本公共服务的问题突出了。过去,发展的重点是强调经济总量、物质财富的增加。现在到了一个在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要求共享改革成果的阶段,也就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问题突出了。在这个特定背景下,确定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就更加重要了。而且,这几年大家对公共安全、住房等问题以及政府在市场中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实行有效的市场监管看得更加清晰了,客观需要政府围绕着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的要求来考虑这次机构的调整。
  此外,政府自身建设的矛盾更加突出。行政成本增多,行政效率不高,体制机制性的腐败问题逐步突出。所以要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尽可能朝着一个良好的公共治理结构的方向发展。
  《小康》:是不是这种需求也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深化的?它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有着怎样的关系?
  迟福林:应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我把它概括为从生存型社会开始进入到发展型社会的必然选择。生存型社会是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实现初步小康社会的目标后,生存性压力减弱,进入一个发展型社会,以综合发展、或者说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性压力在日益增大。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1-09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