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12月《小康》
  栏目:社会
历史篇-江西老表

★文 /《小康》记者 李婕 杜娟

  改革开放之初,江西人及时把握消费的新趋向,几乎是在第一时间生产出了当时具有进口替代性质的产品和国内创新产品。中国第一辆国产摩托车、第一包方便面、第一根火腿肠都是在南昌问世的,然而它们从来没拥有过市场。“雕牌”肥皂也是被南昌拒之门外才调头转向进入了浙江……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之际,由于缺少了商业上必备的竞争意识,南昌制造业未能抓住机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南昌制造”逐渐失去了魅力。
  陷入谷底
  上个世纪80年代,江西的经济总量和浙江差不多。然而翻开20世纪下半叶的史册,江西多与“经济欠发达”、“老区”等字眼相连。“九五”期间江西保持了9.3%的经济增速,但与周边省市的差距还在拉大。2000年,江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全国第25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列第27位,居处全国经济发展的“盆底”。众多数据显示,江西具有明显的“工业小省、财政穷省、经济弱省”的特征。
  南昌虽然以省会身份独享江西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绝大部分资源,但在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不得不在“不东不西”的区位自卑中彷徨,感叹老区一再错失机遇。
  长期以来的经济欠发达,使南昌的人才也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南昌大学曾在深圳举行过一次校友联欢活动,在银湖摆下80桌宴席还坐不下,而江西财经大学在深圳的毕业生据说比南昌大学还要多一倍。广东县以上的医院差不多家家都有江西医学院的毕业生,或者是从南昌的医院跳槽的医生。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当中,江西的确是落后了。而比经济发展陷入“盆底”状态更让人忧虑的是,人们逐渐在落后的状态中失去了奋发作为的信念。“讲农业大半天,讲工业一支烟,讲金融不沾边”,这是形容南昌干部的口头禅。“不吵不闹,不叫不到,不给不要”,一种麻木反映了衍生于小农经济的文化原生态。
  南昌和江西需要新的力量来唤醒。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12-28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