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11月《小康》
  栏目:小康话题
2006~2007中国消费小康指数72

★文 /《小康》 研究中心

  受访者还表示,应酬、教育、休闲娱乐、旅游占去了他们消费支出的相当一部分。近年来,服务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这是中国消费趋势的一个明显特征。
  消费总支出中更多的支出已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化。人们的消费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受访者认为经济实惠是重要的,但实惠又有品质更重要。《小康》调查显示人们越来越重视商品的品牌效应,而在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的比较中,在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他们更偏好国外品牌,人们的消费有国际化趋势。进口商品的快速增长,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食品进口额达10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1倍,饮料及烟草类进口额10.4亿美元,增长1.9倍。一些高档商品进口量大增,2006年全国小轿车进口量比上年增幅达54%,彩电增长2.5倍,手持电话机增长1.3倍,空气调节器增长59.6%。
  绿色消费意识正在形成
  绿色消费是近年来随着环保运动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更为理性的高层次的消费,通常指无污染、无公害、低耗能的节约型消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8.6%的受访者在消费的时候会有绿色消费的意识。在网络调查中,这个比例更高,89.7%的网民都有绿色消费意识。他们认为,绿色消费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绿色食品”、“绿色家电”、“绿色汽车”、“绿色住房”等纷纷出现并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著名环保人士廖晓义提出了绿色生活的概念:节约是最大的环保,少一些物质的欲望,多一些精神的富足,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
  然而,大多数的受访者也承认,虽然有绿色消费的意识,但真正转化为绿色消费的行动还有很大的距离。譬如,在就餐的时候依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餐盒;购买生活用品的时候,基本不用环保购物袋;扔垃圾的时候没有进行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区分;有时候也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有经济能力的还是希望买车代步
  受访者承认自己做得不够,但同时,也认为,政府在这方面可以也应该做得更好。譬如,合理设置严格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桶,提供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合理引导商家供给环保型消费,大力宣传绿色消费的观念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已经被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这将成为今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消费差距依然在扩大
  当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消费趋势的变化在不同的收入阶层之间、在城镇与农村之间有明显不同。换句话说,现阶段,中国形成了层次分明的购买力消费阶层,并且差距在扩大。
  从消费总量看,2006年我国农村人口是城镇人口的1.3倍,但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仅为城市居民的48.2%。农村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2003年只有20.8%,2006年也仅为30.2%。
  从消费结构看,2006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下降到35.8%,属于小康水平,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仍达43%,属于温饱水平,其消费支出仍以衣、食、住等生活必需品为主。如果再加上实物商品以外的文化、教育和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消费,城乡消费差距更加悬殊。
  无论从消费的总量、结构还是质量上看,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都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城镇居民落后10年左右。
  问题不仅仅在城乡差距上,贫富差距导致的消费差距也是不可忽视的。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群体呈金字塔状分布,处在金字塔顶端的高收入阶层,恩格尔系数已降至25%以下,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所进行的消费是一种富裕型消费;处于金字塔中部的中等收入阶层,恩格尔系数在38%左右。这部分消费者的收入基本稳定,其消费正在由小康型向富裕型、数量追求型向质量追求型转变;处于金字塔底部的低收入阶层,恩格尔系数达47%左右。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11-08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