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08月《小康》
  栏目:时政
丢失的大武汉

★文 /《小康》记者 李婕 杜娟

  武汉象一个没有坐标的城市。现代与原始在这里融合,先进和落后在这里交织,武汉成了一个大门紧闭、门槛已弃的初级开放城市,“城市病”和“乡村病”俨然并存。
  有人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毫无疑问,武汉的开始是让人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但是,好的开头只是成功的一半。
  兴衰,似乎就在一夜间。
  起得早醒得晚
  2000年的一项排名,让“天下第一街”汉正街遭遇当头一棒:汉正街从全国十大批发市场的“老大”退至“老八”。20年前,浙江义乌市场,销售额仅是汉正街的45%,而在20年后,义乌市场销售额已是汉正街的3倍。
  而它的兴衰正是武汉变迁的缩影和写照。
  1984年,武汉工业总产值还位居全国第四位,尚有75个国优名牌产品驰骋大江南北。到2003年,从城市综合竞争力来看,武汉市排名已经落后至第16位,到2006年已下降至第22位。
  莺歌电视、荷花洗衣机、希岛冰箱、长江音响,这些曾经令武汉人引以自豪,而且在全国也叫得响的品牌,相继淹没在无情的商海浪潮中,并从此销声匿迹。一大批老“武字号”中央企业苦苦挣扎,小“武字号”市属企业几乎全军覆没。
  武汉的服装企业有1600家左右,年产值超过70亿元,从业人员达20多万,在业内形成了“汉派服装”概念,但惭愧的是,至今没有一个名牌能与杉杉、雅戈尔相提并论。
  本可以依托汉正街的前店后厂发展武汉服装制造业,可武汉人因小而不为,结果汉正街有了前店而没了后厂,汉正街这一得天独厚的品牌风光不再,汉正街文化由此败落。
  武汉的教育科研实力在全国排在京、沪之后的第三位,然而武汉的高科技产业却较少享受科教优势和人才优势的阳光雨露。当北大系、清华系、中科系高科技企业在股市上呼风唤雨的时候,武汉高校的科技产业化之路却如蜗牛一般爬行,名扬天下的武汉大学也没有一支股票上市。以武汉邮科院和长飞公司为龙头的光电子与通讯产业虽然技术力量在全国处于一流,却因起步晚,而落在华为、中兴等国内通讯设备商的后头,未能成为龙头老大。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8-30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