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08月《小康》
  栏目:卷首语
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底线

★文 /《小康》编辑部

  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底线,是人类与大自然共存的底线,是文明应守的底线,更是全面小康的底线。
  七月,灾害频仍。
  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汛期,连日强降雨引发较为严重的灾害,因灾死亡163人,失踪8人;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大流域性大洪水,五个自然村被淹没;新疆不同地区遭遇的强降雨天气,已使全疆15.42万人受灾,11人死亡;重庆遭遇115年以来最强暴雨,死亡42人,失踪12人;山东省特大暴雨40人死亡9人失踪......
  暴雨导致各地山洪暴发、江河暴涨,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截至7月16日,全国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已达372.6亿元,全国从中央到地方拨付的救灾资金已达数亿。间接损失呢?生命的代价更是无法换算。
  触目惊心的现实,触目惊心的数字。
  这让我们想到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于《自然辩证法》中的提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
  在大自然的施虐中,我们为抗洪勇士的英雄行为而讴歌,我们为灾区人民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而感动;我们为被淹没和吞噬的生命而痛惜,我们也为大自然的无情而愤懑。但这远远不够......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对环境的破坏在升级,我们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愿景被频发的灾难笼罩。难道我们的发展必须以此为代价吗?我们必须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的老路吗?
  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足够聪明智慧,寻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道。
  人类谋求发展并非与爱护自然相对立。在中国西部的内蒙、宁夏、甘肃境内的沙漠及沙地边缘的风沙区,越来越多的民间治沙者,参与到投资生态建设的行列中来,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大量流向沙草产业。“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阳光产业发展让沙漠有了绿洲,既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事实证明,我们可以也能够选择一条理性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恩格斯说:“要实行这种调节,仅仅有认识是不够的。为此需要对我们目前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我们看到, 当太湖蓝藻肆虐成灾时,江苏人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恢复生态平衡。省委书记李源潮说,无论经济怎样繁荣发达,如果不能让老百姓饮用干净的水,江苏全面小康的成果就会被颠覆。
  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底线,是人类与大自然共存的底线,是文明应守的底线,更是全面小康的底线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生态安全的底线一旦被突破,我们的天不再蓝,山不再青,水不再绿,我们为之辛勤建设的美好家园会瞬间变成废墟,我们为之努力创造的现代生活同样会毁于一旦,底线突破的后果怎样估算都不为过.......
  因此,我们要精心守侯和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既要改变它,又要利用它;既要开发它,又要适应它。当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候,自然必然会为人类提供祥和、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8-10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