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07月《小康》
  栏目:时政
以人为本:第四代执政者的新共识

★文 /执笔/《小康》记者 尹冬华

  2005年,中组部选择内蒙古、浙江和四川三地开展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改革试点。时隔一年,中央在试点基础上中颁发了新的政绩考核办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
  在过去以经济指标、特别是以人均GDP为主要内容的考核体系下,官员政绩往往由人均GDP说了算。而新考核评价体系在经济发展之外,增加了环境保护、基础教育、城镇就业、能源消耗、社会保障等内容,并细化出若干具体指标,比如,空气、水、森林质量等。毫无疑问,这样一套新的政绩考核方式,必将对地方政府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纵观五年来中央的施政举措,我们不难从中梳理出若干关键词。透过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政绩观的丰富内涵。
  生态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部分,生态和环保一直是高层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央提出单位GDP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末期降低20%。国家环保总局更是不遗余力地倡导生态文明。从绿色GDP在部分省市的试点,到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干部环保政绩考核,足见环保总局施政力度之大;从重大环境事件中环保总局的积极作为,到经常性挂牌督办环境案件,可以看出环保总局决心之坚定。国家统计总局也表示要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以推动增长的转型。虽然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但绿色中国显然已成为高层的执政共识。
  民生
  亲民,是第四代领导人的公认形象。而关注民生,则是亲民品质的政策体现。中国老百姓不难发现,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越来越成为高层施政的主题,“国计”更多地、也更密切地在围绕“民生”展开。
  对农民来说,农业税费的免除和粮食直补是国家给予他们的最大实惠。对于数亿寻常百姓,中央开始直面他们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的难题,逐渐履行福利政府的职能。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与百姓利益休戚相关的法律出台,个人所得税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是近年来高层关注民生的另一个证明,它表明国家在从制度建设上思考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梳理五年来的政治局会议,可以发现其议题涵盖了三农问题、收入分配、公共卫生、青少年体育等诸多民生领域;回顾近年来省部级高官的言论,可以看出“民”是他们的共同施政取向。
  和谐
  2002年秋季,“和谐社会”首次出现在党的政治报告中;今天,它成了人们每天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汇。这前后的转变,足以说明高层对这一政治价值的偏爱程度和传播力度。
  和谐,是执政党对社会矛盾凸显的回应。改革开放以来,在财富迅速积累的同时,各种矛盾也在不断堆积,群体性事件剧增,一幅令人担忧的图景摆在了执政者面前。面对利益分化和社会冲突的现实,高层没有回避,而是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和谐社会就是第四代领导人协调利益矛盾的尝试。十六大,党把和谐社会作为为之奋斗的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党进一步把它概括为“构建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此后的两年里,最高层把这一渐趋成型的理念传达渗透给高级党政官员,包括2005年的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2006年的五中全会和2006年的六中全会。在对外领域,中央也试图用“和谐世界”的理念来解决日益增多的国际争端,重塑中国的和平外交形象。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7-10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