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06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回归十年之创富故事-香港想穷很难

★文 /《小康》驻香港特约撰稿 夏日 林风

  但叶舜贤志不在此。两年银行工作经验,使他基本了解了香港证券市场的运作精髓,而且看好内地企业不断来港上市的趋势,于是毅然辞职,离开被称为铁饭碗的银行,只身投入股海,他的做法很简单,利用人们对期权的认识尚浅,专炒中资股的期权。
  一开始,叶舜贤手中的流动资本只有3000元,他就是靠这3000元起家的。炒的第一只是中国建设银行的期权,“我在2.9元价位开始发力,入了9个月期权,两个月内暴升至3.8元,盈利约3倍,2万变8万元,赚了6万元。”
  第一桶金就这样掘到了,接着又炒中国人寿、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铝业,最终全部都“袋袋平安”,赚钱不少。至今年1月,阿舜累积资金已有约30万元,并且开始自己供楼。
  叶舜贤为自己定下目标:到今年底要赚到100万。为此他上半年不再工作,而是专心研究市场,“找工作不难,难的是机会!”他说的机会,就是大批内地优质企业来港融资上市。这位对内地国情了解不多的年轻人,凭直觉相信,内地就是香港发达的靠山,他对自己挣钱信心充足。
  短短两年,阿舜在同龄人中已小有名气,被称为“期权王”。他平时西装革覆,眼架Burberry眼镜,出入香港中环最顶级的国际金融中心,一脸傲气,令人难以置信他只有24岁。
  起飞的内地 繁荣的香港
  76岁巨富李兆基和24岁后生叶舜贤的致富之路,是香港数不胜数的创富故事之一。香港回归10年来,伴随着内地经济飞速增长,香港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对维护香港的繁荣发展,对保持香港市民享有较高水平的物质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199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时,香港股市市值约3万多亿元,10年后,到2007年2月,香港股市市值已超过14万亿元,短短10年升值逾4倍;
  1997年7月,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中,内地中资成份股只有寥寥几只,10年后,到今年初为止,“红筹”(即内地在港上市的中资股)在恒生指数成份股中,数以十计,红筹指数已成为恒生指数最重要的指数之一,中资股成为近几年催谷恒生指数冲破两万点历史高位的主要因素。
  港交所主席夏佳理认为,香港股市在内地企业特别是特大型国有企业有力支撑下,已足与纽约、伦敦的股市比赛,“我们的目标是做要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也认为,香港的金融业“可养活700万香港人”。甚至有人相信,只要稳守金融中心角色,“香港想穷都难”。
  有学者形容,过去10年中国内地的发展,是香港免于步台湾和泰国等后尘落伍于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没有内地这个巨大的市场,没有内地蓬勃而强劲的经济动力支撑,香港很可能从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开始,就会走下坡路,在劫难逃。
  这,也许就是回归10年来,生活在这块前殖民地的人们最大的感受。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6-06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