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05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花旗银行:旧中国乱世成就“花旗帝国”神话

★文 /邵连华

  花旗集团在2002年举办亚洲百年庆祝活动时宣称,花旗银行始终保持对中国长久的承诺:与中国的成长和发展并肩前进。”花旗银行已成为今天“中国国内最具全球性的外资银行”。
  但翻开花旗银行1949年前在旧中国47年的历史,花旗银行扮演了一个并不光彩甚至是巧取豪夺的角色。
  经管“庚子赔款”入华
  花旗银行总部坐落于美国纽约派克大道399号。今天它已经是美国的第一大银行。但在1812年初建时还只是一个注册资本仅有300万美元的州立小银行。当年7月16日,华盛顿政府的第一任财政总监奥斯古德上校与纽约的一些商人合伙创办了纽约城市银行,即今日花旗银行和花旗集团的前身。
  1865年7月17日,按照美国国民银行法,纽约城市银行取得了国民银行的营业执照,更名为纽约国民城市银行。
  1900年,中国的北方义和团运动引致八国联军武力干涉,1901年迫使清政府签下《辛丑条约》。其中第六款议定,清政府赔偿14国军费、损失费等款项本息合计982238150两白银。其中美国获得3200多万两,折合当时美金2500多万元。
  美国以收取该赔款为借口,要求在中国设立一个机构来管理这笔款项,以图插足中国。1902年5月,作为美国经办清政府赔款的机构,纽约国民城市银行在中国人的一片反对声中强行登陆中国,在上海成立远东区首家分行,注册资本50万美元。
  随后,相继在哈尔滨、大连、天津、北京、汉口、厦门、广州、香港、长春和青岛等地设立10家分行。但这些分行没有证据证明有任何注册资本,基本上都是“皮包银行”。
  由于银行门上每天都悬挂着一面美国星条旗,所以中国人戏称之为“花旗银行”。1927年以后,纽约国民城市银行顺势将中文行名改为花旗银行。“运用夸大欺骗的广告术,把它的国旗用来作为分行行名,称为花旗银行”,“资金说是由美国总行调拨,实际所见只是屋顶上的一面花旗和几枚印鉴,几箱票本及电报密码。”“花旗银行”乃至后来的“花旗集团”的中文名字从此沿用至今。
  中国财富救活花旗
  有资料显示,在1920年代至1940年代,花旗银行在美国国内遭受三次重大损失,尤其是美国大萧条期间,在美国本土的贷款亏损8600万美元,早已资不抵债,然而它不但没有倒闭,股东们还照拿红利,业务还在迅速发展,反而一跃成为国际大银行。
  就连1998年曾参与中国追诉花旗银行历史遗留存款案的一位美国大律师也纳闷:“花旗银行原本只是州立小银行,不知哪来那么多钱,变成国际大银行,我们这一代人到现在都还没研究明白!”而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的《花旗银行》一书和“美国之音”在2001年7月的报道指出:“花旗银行业务神奇般地发展,是得益于中国业务的迅速开展”。
  《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中提到,“花旗银行在华存款业务,1919年底占其国内外分支机构存款总额的一半,其中华北3084.6万元,华南1085.7万元。”《花旗银行档案》中提到,“上海分行:1939年8月本月顾客总计64370人,每天2799人”。
  中国近代史料记载,“从花旗银行成立的1902年起,到北洋军阀统治的1927年止,由花旗银行单独承担的各种贷款总计不超过500万银元。”但有意思的是,《沃尔特-瑞斯顿与花旗》一书中提到,“1921年上海分行汇回700万美元给总部,救了花旗银行。”
  研究显示,花旗银行当年超过50%的收益来自中国,可以说,正是这些中国人的财富铸造了“花旗帝国”的神话。
  (作者为辽宁省中美资产历史遗留问题研究会副会长、《花旗银行在华掠夺纪实》执行主编)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4-29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