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04月《小康》
  栏目:求是
城市建设亦需品味

★文 /斯人

  在中国城市化的浪潮中,创建人与城市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需要在城市建设中补上一堂美术课。
 
  城市的“丑陋”包括了城市肌理的比例失调和城市细节的毁灭性缺失。我国的很多城市都是在旧城的基础上建设新城,为了满足汽车交通的需要,无节制的拓宽了马路,使得周围建筑与街道的比例失衡,由交往空间变成了单一的通行空间,苏州就是因为一条过宽的马路而失去申请世界遗产的资格。
  陈志华教授曾经说过,(我们的)城市建设总能看出小农心态的影子。其实恰好说明,我们的城市发展到贫农乍富的阶段,刚刚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开始想着装点自身。而这个“装点”,是个品味问题,是一个从城市规划到城市设计、深入到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层面的问题。
  即便在今天,景观设计学已变为一种专门学科,景观设计公司栉比林立,城市景观都呈现出一种恶化的状态。营建狂躁城市的传染病,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在这个高叫着“快快快”的掘金乱世快速传播。景观特色趋于单一,城市发展的线索被切断,文化多样性正被四处围剿。
  对城市和建筑的影响,开发商和政府对此难辞其咎,他们在战略真空、僵化、无知、缺乏思想和短视这几个项目上都确有“突出”的表现。
  而如今,开发商成为了民声的代言人。相比政府对民间意愿知而不言、刻意回避,倒是真正有商业头脑的开发商做足了调研的功课,“人民需要的,就是我们乐于提供的”。“人民所需要的”,一定是卖得出去的,可惜的是,未必是合适的。尤其是放在城市的尺度俯瞰下来,很多东西可能一眼就知道,是错的。基于“人民所喜闻乐见”所进行的开发建设,有时候,甚至经常是缺乏远见的。
  在建筑行业内,有一种丑化开发商和政府的风气,而在“丑化”之下,有一部分用意是在推卸责任。“丑陋”常常表现为尺度上的失控,形态上无法与周围的事物相协调。这样的结果,有时候确实源于甲方固执的要求,而有的时候其实是设计师的虚荣心在作祟。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其专业水平本应该体现在对空间有更好的理解力,对尺度的把握上。
  有不少人感慨,现在的城市没有细节,不耐看。我觉得,这其中有80%是因为设计者。我见过一些项目,建筑师在建筑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纸画得相当细致,而在施工图阶段因为怕麻烦,一而再再而三的简化。他们会说“这样省事嘛”。有些建筑建成之后甚至比不上最初的三维模型表现图。我真的不相信甲方会授意设计师将方案简化。倒是一些在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同学抱怨自己需要给建筑师擦屁股,这恐怕是真的。
  一个在德国做城市景观规划的设计师曾经跟我们感慨,现在规划师、建筑师知识面实在狭隘。他们的理论水平,甚至思想水平都停留在学生阶段,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对于行业内的重大问题和技术革新,除了会影响到当下手头的设计任务的,其余的一概毫不知情,这种只往外吐而没有新信息流入的工作方式无疑是自取灭亡的。有时候,开发商和政府官员都比设计师们知道得更多。
  在指责过开发商和政府之后,我将矛头对准了各类专业设计人员。我仍然相信,有追求的设计师在这个行业里还是占多数,但我很怕一切会像《女王的教室》里那个严厉的女教师说的那样:“勤奋工作的人早晚也会被带坏。”如果我们的专业人员不是陷入指责、抱怨、得过且过,找到自己在整个设计流程中的位置,面对开发商和政府多变的要求、甚至是刁难,担负更多的责任,尝试着运用专业知识,或许可以从被动变为主动,突破“被动之限制”,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改善城市面貌的主导,这时候,我们的城市面貌总应该会有所改善吧。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4-23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