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02月《小康》
  栏目:读者来信
解决管线问题需要全社会配合

★文 /《小康》杂志

  一个社会机构的运行需要上行下达,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造成不和谐。和谐社会的创建包括方方面面,然而有的地方政府在做表面功夫的同时却忘记了脚底下的道路与地面下错综复杂的管线建设。《城市地下管线危机》一文从管线事故损失入手,逐步提出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与实施中遇到的困难,然后以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为例,提出“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建设原则和“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同时,市场运作模式的建立不仅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压力,加强了专业公司的责任感,减少了建设与运行管理之间的矛盾,也避免了以前建设完成后移交管理模式扯皮现象的发生。这种做法值得放到全国去推广,当然,对于处在发展中的中国,各地的情况多有不同,解决这一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 杨玉洁
  逢年过节 常回家干干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唱进了众多家庭中少一辈与老一辈人的心坎儿里。家庭和谐,社会才和谐。而儿女们如何更好地孝顺老人是使家庭和谐的最重要因素。我国已进入了老龄社会,全国老年人已达1亿3千万人以上。儿女常回家:是光“看看”?还是更要“干干”,给老人以更多的关爱?
  社会学专家李光天老先生感慨地说,源于血缘关系的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也是一个小经济共同体。它涵盖了社会上的许多关系,虽然有些关系到一定程度也在发展变化,但有一种关系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亲情关系。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子女都很忙,有的还与父母不住在一个城市里,甚至天南地北。但家是亲情交流的平台,不能以社会交际多、挣钱忙、离家远等任何理由,把回家与父母进行亲情的交流给忽略了。
  作为儿女们,可千万别光想到“常回家看看”,更得想到而且要做到“常回家干干”,买买菜、做做饭、涮涮筷子、洗洗碗......,多为老人干些活儿,送给老人晚年一份心灵上的轻松与快乐,这才是儿女“常回家看看”的真正含义。
  山东 王涛
  工资调节不要光喊口号
  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审核工资与效益挂钩方案。通知指出,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工资总额发放的调控,避免工资水平过快增长。对工资增长过快、工资水平过高的企业,要从严审核其挂钩经济效益基数、工资总额基数,将其浮动比例下调至0.6以下,并严格执行新增效益工资分档计提办法。
  福利腐败、灰色收入等,作为一种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收入,其产生的原因,不仅与制度缺陷有关,更与行业垄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然国家规定不能发那么多的工资,要将工资增长与企业经济效益严格挂钩,那好办,逢年过节,多发点“过节费”;眼看春节来了,平时不能划到工资卡上的钱,就当作奖金来一个“一次性补贴”,不但是明晃晃的现金,还不要交个人所得税;而且,企业年金、社会保险等个人账户一样也不能少。
  2006年7月份,电力系统曾经酝酿了一次“减薪风暴”,据当时的报道,要将工资降到1997年的水平。现在看来,这又是一场运动式的“形象工程”,掩人耳目而已,只见打雷,不见下雨。而如今的“工资调节”,不知会不会遭到同样的命运?
  江西  彭兴庭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2-06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