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11月《小康》
  栏目:文化
挣脱束缚的那一种锐气

★文 /汪玮玮

11.png

——画家赵刚的艺术轨迹

  那幅近两米见方的国画《甘南行》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所有的人都感到了震撼,抢着与它合影留念。很快它就被一个美国人买走了。为此,它的作者赵刚不得不破例第一次为有意收藏的中国美术馆再画了一幅相似的《甘南印象》。

  恢弘的场面,斑斓的色彩,郁郁葱葱的丘陵,层层叠叠的梯田,《甘南行》如梦如幻。2001年的夏天,赵刚正沿着大夏河在甘南藏区采风,竟迎来一场久违的细雨,翻过一道山梁的时候,眼前忽然出现大片斑驳的梯田镶嵌在翠绿的山野里,人工修葺的线条与自然的山势浑然天成。赵刚顿时激动不已,跑在雨中拍照记录。两年间沉吟琢磨,《甘南行》诞生。

  当然,《甘南行》的意义远不止于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尽管是国画,却不像通常国画有着大量留白,而是如西方油画一样饱满,几何线条分割的绚烂色块与凝重的传统水墨相得益彰,归于和谐,跳跃着富有现代感的节奏与韵律。国画界对它的评价是:前无古人。
  事实上,《甘南行》的确是赵刚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作品,也是他多年来探索“中西结合”最成功的案例。赵刚16岁师从国画大师梁树年学画。1980年代,西方各种学术思潮和艺术流派的涌入,尤其是一批大师级西方绘画作品的到来,让一直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潜心修炼的赵刚尝到了雷击般的感觉。

  新鲜,好奇,接下来就是疯狂的涉猎与借鉴。这一阶段,赵刚创作了大量颇为“西化”的作品。水墨画的外衣,包裹着西方绘画的思想表达,还有富于现代感的线条,写满了一个直面冲击的传统画家的内心挣扎与思考。

1565856125207177.png

  但是很快,赵刚就开始批判自己:中西结合得太生硬,猎奇式的生搬硬套行不通。赵刚找寻到的方向是:若想在中国画坛有所作为,万不能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而是要赋予传统以现代意识和技巧。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4-27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