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11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带头人 抓住时代的机遇

★文 /《小康》记者彭晶

  “不怕烂摊子,就怕没有好班子,有了好班子就能治好烂摊子。”好的带头人对于新农村建设而言,意义重大。

  2006年10月28日,在以“全面小康与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2006第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揭晓了“中国十大农村带头人”,他们分别是——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浙江省奉化市腾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龙凤镇建兴村党委书记崔国林,江苏省城关区范家湾村党支部书记范文杰,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三合村村委会主任方继凡等。他们以积极的行动和果断的作风带领农民探索致富道路,立足于本地特点摸索出适合当地农村脱贫的致富道路,为中国其他地区的农村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1565853654779542.png

  发展经济首当其冲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抓发展,如何让农村经济活跃起来,是带头人们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黑龙江大庆市龙凤镇建兴村党支部书记崔国林等人在工作实践中牢固树立了“一切为了发展、发展解决一切”的理念,千方百计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发展中壮大集体收入,鼓足农民腰包。在实际的农村建设工作中,他首先抓经济建设,不搞面子工程,始终把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他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三年里,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做了许多工作。建兴村创建了一个企业四大基地,形成了“一屯一品”的产业格局。
  该村背靠国家级特大型国有企业——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石化原料、技术、人才优势十分明显,这为发展石化精深加工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两年,该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华诚塑料制品公司等6家企业,进驻兴化精细化工园区创业发展,年利税达600万元。其次是辟建基地搞养殖。为了适应村民以牧致富的需要,该村辟建了占地19000平米的养殖基地,通过搭建有效平台、制定优惠政策,激发村民从事养殖的积极性。目前全村拥有养殖澳大利亚奶牛、三江白猪、美国莱茵鹅等专业户186户,规模经营、科学养殖已变成现实。三是引导农民建温室。该村地处石化大企业生活区,为此确定了“服务城市、以菜发家”的思路,鼓励村民种菜致富。聘请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43型温室发明人季庆瑞教授作技术指导,建设温室101栋,年提供绿色蔬菜130公斤,农民增加收入300万元。四是优化服务转移劳动力。组建了三轮车队,为石化企业职工提供物品运输和出行方便,转移剩余劳动力650人,农民年增收700万元。组建起劳务输出服务队,通过系统培训,为石化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转移剩余劳动力460人,农民年增收170万元。目前该村实现了30~50岁之间的农民零待业。
  发掘传统茶文化,以茶带富全村人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在广大的农村中同样存在着不少值得挖掘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将这些元素利用起来使之在现代化的农村中切实发挥经济效益,不失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方法。黄山市新明乡三合村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方继凡在这方面创出了一条路子,他带领茶农,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把“太平猴魁”打造成为国际名茶品牌,带动整个黄山区近万户脱贫致富。
  早在20世纪初,太平猴魁就在世界上赢得声誉。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太平猴魁在中国茶叶市场上已声名暗淡。方继凡决定重操祖业,经营太平猴魁茶叶。他在政府部门支持下,首先创办了猴坑茶场,他选择了以“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走订单农业之路。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农户则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规范化生产加工,企业引导茶农使用新产品、新技术。方继凡还组织大家,订立村民公约,实施原产地保护工作,切实保护茶农和消费者的利益。在他的努力下,太平猴魁价格近年来翻了近十番,带动整个黄山区生产太平猴魁的农户近万户脱贫致富,户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传统产业在新的运作经营方式下得到了新的发扬和扩大,为农村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个好经验。
  环境和效益,一个都不能少
  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有的地方为了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的结果是暂时的利益和对农村长期发展的恶劣影响。如何对农村进行改革,在农村环境和农民利益两者间达成平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搞活农村经济?面对这个难题,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作为全村致富的领导人,他率先意识到了保护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将科技建设运用到农村建设中,成功地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双赢。
  傅企平对村集体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把下属企业划分成三种类型:凡宜集体经营的,继续实行目标管理,对规模大、效益好、实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对一些小型微利企业,采取兼并、租赁等办法。通过企业改革,调动了企业员工积极性,增强了滕头村工业经济的活动和后劲。滕头村的农业走上了精品、高效、生态、科技之路,培育了一批知名工业企业,开辟了独具滕头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形成了旅游、房地产、园林绿化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群。2005年,全村完成社会总产值18.2亿元,创利税1.8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300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是傅企平自创的一句名言。在他的大力倡导下,滕头村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贯穿于村庄发展全过程,村里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村级环保委员会,对有污染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曾有位外商打算投资1000万元,在滕头村办一家年利润100万元的造纸厂,谈判即将告竣时,被村民组成的环委会一票否决。滕头村至今已累计否决了40项经济效益好、但有污染的项目,造就了“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渠水绕村庄,绿树成荫花果香”的江南田园美景,并通过了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全村绿化率达63%。 

  在这些经验之外,带头人还有一个极大的共同点,那就是致富不忘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个人得失,为让更多农民富起来而奔走忙碌。


  《小康》2006年第11期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4-26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