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11月《小康》
  栏目:小康月报
不要对中国心生恐惧

★文 /《小康》编辑部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9月24日其新书《邻居——中国》的首发式上,对西方人发出了警告:不要因为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心生恐惧而不断“危言耸听”。
  面对参加由德国时代出版社举行的新书首发式的读者,87岁高龄的施密特意味深长地说:“对中国,我们不需要害怕,我们要做的是踏踏实实地干事……如果欧洲能不断在高科技领域保持优势,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将来与中国人竞争”,“欧洲应该确定和中国合作的战略,否则将失去共同发展的机遇……如果欧洲人不能控制自己,我们只能陷于不利境地”。
  对于欧洲与远东巨人不断发生的反倾销等摩擦,施密特评论说,如果没有中国相对廉价的商品进入欧洲,欧洲人可能无法保持富裕的生活品质。中国无论如何也不是欧洲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罪人”,不可调节的劳工市场和老龄化社会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相反,欧洲应该多研究中国市场,这样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欧洲某些人对中国人权、环境和民主的批评,施密特并不赞同。他说,中国有超过4000年的独特历史和文化,传入西方并受到肯定。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有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想,“如果我们的总理对中国的事情指手画脚,这不会被中国人接受,更不会取得成功”。
   9月29日《世界报》
  
地方攀比阻挠经济降温

  随着中国经济在今年上半年以10.9%的速度迅猛增长,中国的确已实施了一系列为经济降温的措施。然而,在中国,不少城市的经济扩张驱动力来自基层,而彼此之间的攀比进一步加速了扩张的步伐。

地方.png

  中国希望促进消费增长以平衡投资,使其不再继续积聚巨额贸易顺差。同时,它希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求环境不受破坏,资本不被浪费。不过,在中国这样庞大而复杂的国家推行这种改革,对北京的能力是一种考验。中国也没有强大的中央监管机构,能利用法律手段迫使地方工厂达到国家的污染或排放标准。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中国的环境和能源法令依然遭受那些只关注增长的地方政府的蔑视。
  9月26日 《金融时报》
  
诚信考验中国人

  尽管中国以火箭般的速度跃居于世界舞台之上,但这个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却深受诚信问题困扰。

诚信.png

  食品供应中经常有危害生命和健康的假货。工厂以惊人的速度向大气和水中排放化学物质。权力和人情超过了社会正义。分析人士指出,诚信的缺失使人们在经济上和心理上付出了代价,使政府的管理变得更加困难。这些问题也影响到中国的其他行业,包括医药、媒体、教育、会计和制造业。在经济领域,快速挣钱的无情驱动又催生了大量快速致富的旁门左道。
  中国政府试图通过最近的一场道德运动来解决该问题,在全社会提倡“八荣八耻”教育,其中一条就要求人们“诚实守信”。
  9月24日《洛杉矶时报》
  
中国大学丢失人文精神

  数学大师丘成桐指责中国大学教授们的主要精力“不是在做学术,而是在搞权术”。

人文.png

  考察大学素来有两个标准,一是专业标准,二是人文标准。遗憾的是,这两个标准在今天的中国大学似乎都难以达到。前者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创造力的因素,也有今天中国学者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迷失和迷茫;后者则既有政治束缚因素,也更有中国知识分子自身的迷失。
  盛行于今日中国高校的学术腐败、官学勾结、商学勾结现象,已经践踏了学者作为人的最低道德底线,崛起期的中华民族有许多精神层面的混乱,需要中国知识分子细心、理性而又逻辑严密地予以梳理、提炼和修正。
  09月28日 《联合早报》

  

中国应有国际新形象

  中国面临的问题远比其国际形象是“好”是“坏”复杂。英国外交政策中心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第一,海外对中国并不信任,这阻碍了很多富有经验的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外界关注中国的仍然是其经济实力。第二,中国人对自己的看法同外部世界对它的看法相差很远。

国际形象.png

  中国应该建立起信誉资本储备库。缺乏信赖的强大是危险的,力量和一个健康的国家形象并不是孪生兄弟。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虽然很强大,但在世界的很多角落却是被憎恨的对象。中国应当以崭新的形式将自己的复杂变化清晰地告诉世界。使听众改变他们对于中国长久以来的观念。这也将有助于解决外部看中国和内部看中国之间的差异。
  9月25日《新闻周刊》

  

  《小康》2006年第11期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4-26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