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10月《小康》
  栏目:经济
外资鲸吞国企的重大隐患

★文 /《小康》见习记者 陶勇

  俄罗斯经济休克了,东欧国有资产流失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了,拉丁美洲私有化了,只有中国这个大市场了。外国公司和财团蜂拥中国,投资建厂或并购企业……

  于是,中国六部委出台《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然而,新政策能否落到实处?外资鲸吞国企的重大隐患是否已经引起国人的关注和重视?

1565858466389793.png

供图/CFP

  一家境外的金融与商业顾问公司——均富企业金融(Grant ThormtonCorporate Finance)新近一份报告显示,从2005年7月到2006年6月间的一年中,有价值140亿美元的中国内地公司为境外企业所并购。在参与并购的这些外企中,来自美国的企业排名第一。

  根据这份报告,2005年,共有266家国际企业收购中国内地公司,与2004年268家的数字基本持平。但交易金额却增长了52%——从90亿美元增加至140亿美元。在众多收购案中,以高科技产业收购宗数最多,但金融业所涉及的交易金额最大。美国公司占据这些收购案的总值约54亿美元;其次是英国,收购总值约34亿美元的收购案。新加坡是中国企业的第三大外来收购者,2005年7月到2006年6月底的总值18亿多美元的收购案。

  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指出,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外资参股或并购俨然成为“最强音”。有一种极不正常且普遍存在的倾向,国企产权一旦转让给另外的国企,则被视为“改制不彻底”,理由是“改来改去还是改在国企的饭碗里”。不少地方把振兴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外资上,这种十分危险的心态使一些地方政府无节制地给予外方超国民待遇,在谈判中难以谋求对等地位,无法忠实地代表国企利益。改制的最终结果是屈从于外方意志,国企被“贱卖了”。

  外资捡了国企便宜?

  俄罗斯经济休克了,东欧国有资产流失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了,拉丁美洲私有化了,只有中国这个大市场了。于是,外国公司和财团蜂拥中国,投资建厂或并购企业……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表示,外资对中国国有资产的抢购已经是第三个高潮,今天已经到了临界点,所以有了六部委的《规定》出台。

  “中国没有考虑到西方国家国际大收购的背景,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进入老年社会,急盼养老资金大量增值,他们到处找利润高产业的投资,于是,这笔养老金就投入到发展中国家的新兴产业、有高回报的产业,中国正是它们抢夺的对象。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养老资金使用的方法上大不相同,西方国家是将养老资金投资到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企业,中国是将这些资金投入国外政府的国债。这两种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益是大相径庭的。由于我们对这个大背景不甚了解,结果就盲目出售产权——收益权,现在向外资出售中国国有企业,已经成了‘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可我们本身闲置资金很多,根本不需要外来资金,盲目的招商引资,把本国资金排斥了,逼得我们去买美国的国债,人家来投资获取15以上的利润,我们却最多获利5%。这完全是一种奇怪的发展方式,穷国补贴富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仲大军认为,中国眼下经济方面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实行重商主义引起的。他解释说,重商主义主要是一种发展模式:勤俭节约,省吃俭用,重储蓄,轻消费,吃苦耐劳,积极肯干,尽量压低本国资源要素的价格和出口产品的价格,当然首先要贬低本国货币——人民币的价值,扩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量和出口量,赚取更多的外汇。而外汇赚多了,储备高居不下,就去买别国的债券。

  与仲大军一样,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左大培谈到外资并购也是情绪激动。他告诉《小康》,“可以肯定,是因为当前的严峻形势导致《规定》出台,具体表现在中国面临实际的金融问题,比如外汇储备过多,已经威胁到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并因此产生两个麻烦:一个是货币发行过多,货币发行过多就会造成通货膨胀。这个大概在一两年前就表现出来,但是现在越来越严重;二是外汇储备本身是资金流通的问题,这个资金流通又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外汇储备多的主要原因是外资直接投资。”

  他解释说,“外资直接投资(FDI)包括两部分,有的是真正投资——绿地投资——建厂搞生产;另一种就是并购,你建了厂他就把你的企业买过来”。

  “一般来说,并购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因为并购并不增加多少生产力。因此,各国往往鼓励绿地投资,但现在我们国家竟然搞得人家随随便便就来收购企业来了,所以这个问题很严重。”左大培特别强调。

  “在中国,直到去年吸引外国投资还是属于政府的主要政绩。我听到很多例子:比如没有外资项目也要找项目,要给他一个项目,当然是要保证他赚钱。那至少在回报上我们吃了一半的亏。同时外商直接投资抢夺了中国国内企业的有利投资机会,严重地伤害了中国国内的民族产业。”左大培这样认为。

  他强调说:最近几年,又有另外一个更有力的因素直接导致了外资过多地流进中国——这就是公然将国有企业特别是大的国有企业成批地“卖”给外资。有的时候,这种向外商所作的出售还不是将整个的大型国有企业的全部产权都卖给外商,而只是将“部分”产权卖给外商,并美其名曰“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或是“原国有企业改制后到国外上市”,说是这样可以“引进一个好机制,改善企业的治理”;但是在这个“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的名义下,发生的是全面、系统地将大型甚至最大的国有企业的所有权都卖给外资,而且出卖之风愈演愈烈。“最近几年,向外资‘出售’国有企业所造成的‘外资流入’已经占了所谓的‘外商投资’的很大部分。”

  一些学者因此忧心忡忡:目前,国有企业对外资的出售正在吞没对中国有战略意义的各个产业,包括市场经济的神经中枢金融业。在银行业中,对中国有决定性意义的最大的4个国有商业银行被强制限期完成‘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结果是将这些银行的大量股份‘卖’给了外资企业或银行。

  研究者指责外资企业对国有企业进行恶意收购,并且“很多手段都不正当,比如美国凯雷公司收购徐工集团,美方居然给我国施加政治压力,美国商务部的头来谈,甚至把鲍威尔请来做说客。”

  对于国有企业不愿意被民营企业收购,左大培说这是因为国企被民企收购后管理层将地位不保,所以,深谙中国国情的美国人在收购徐工时就许诺给管理层5%的股权,并且维持管理层的存在至少三年不变。

  而民企不愿收购国企是因为国家给的优惠政策太少。“当外资并购时,企业领导往往把企业负担让政府承担,把企业变成一个很容易赚钱的企业,让外资拿去,所以外资并购往往谈不上给外资负担什么;但民企并购的时候,政府一般却不给优惠,而员工等所有包袱政府都推给民企承担。所以,连一贯主张把国企卖给经营者的北大学者张维迎都质疑,为什么政府在企业并购时厚外薄内?!”

 
编辑:田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10-15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