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09月《小康》
  栏目:人物
钱运录:大别山里走出的亲民书记

★文 /《小康》记者 张志

  当年钱运录曾是湖北最年轻的县长,也曾是湖北甚至全国最年轻的省委副书记。他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那片土地成长,又从那片土地走出,在他身上一直不变的是清正爱民。

1565687168524110.png

钱运录(供图/新华社)

  生于将军故里

  大悟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大别山南麓,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孕育了徐海东、刘华清等一百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而钱运录又和刘华清同出生于吕王镇,一个在南,是刘垸,一个在北,叫钱垸。

  钱家原来住在吕王镇钱垸村,1940年代为了讨生活,全家人搬到黄站村。少年时代的钱勤奋好学,兴趣广泛。

  钱运录的哥哥钱运和对《小康》回忆说,钱运录上中学的时候,暑假从学校回家一个多月了,邻居都不知道他回来。整天在家看书。钱的一位在外地打工的侄女说,小时候我们家有很多书,都是叔叔原来看过留下的。

  据钱小学及初中的同学刘祖堂回忆,钱小时侯很热爱文艺活动,画画得好,歌也唱得好。在《小康》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钱运录在学校多次参演过《天仙配》,很受同学们欢迎。刘祖堂说,当时镇文化馆有位姓胡的老师,管图书,还会画画。钱运录特别喜欢到他那儿玩。上中学的时候,钱运录星期天很少回家,他的很多文艺特长应该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

  年轻时的钱,受那片红色土壤的影响,对军队产生了向往。据钱运和介绍,高中毕业后钱是准备参军的,后来因为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才去上了大学。但这并没有减少他对军队的热爱。钱当年在大悟县委宣传部同桌办公的同事韩光对《小康》回忆到,钱书记刚开始工作那几年,最喜欢穿军装带军帽,还要挎上黄背包。

  当地的一些老干部对《小康》说,走出大别山,走出湖北的钱,很多优秀的作风,都是大别山苏区的土壤培养出来的——在当地很多共和国高级将领的亲人都过着很普通的生活,很多都是农民,比如“共和国十大将”中,徐海东的女儿徐文金从建国后就一直生活在大悟县的农村。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的弟弟刘梅清也是一直在老家农村务农。

  饱含人情的低调

  钱运录是低调的。在互联网上,我们甚至不能查到他的一篇完整的传记,所有的信息里只知道他是大悟人,查不到他所在的乡镇更没有出生地。

  由于父母去世得早,钱在老家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姊妹。据钱运和回忆,从1982年钱运录到省里工作,20多年来就回过四次家,而且每回都不声张。

  在钱运录的家乡吕王镇,一位镇干部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2004年,钱运录到他哥哥家的时候,哪儿都没给打招呼就一个人来了。来了之后,还招呼邻里到家一起来喝茶,叙家常,很随和。乡邻也是备感亲切。直到钱运录离开哥哥家,就在几百米外的镇政府里的干部还不知道钱的到来,更不用说是县里了。

  但当地一位老干部说,在钱任贵州省委书记的时候,大悟几个老干部专门去贵州看钱运录。他说,钱书记很热情,跟我们话家常,跟原来一样,称呼都没变。除非有重大活动安排,不然就一直陪着我们。

  而有贵州人士评价,钱运录主政贵州期间“可用一个‘稳’字形容,这些年贵州政局稳,经济社会运行也稳,钱本人亦是作风稳、少风头、小心谨慎,他被一些人私下里称为“不粘锅”。

  本刊在发稿前,钱运录亲自发来函件,感谢《小康》对他的信任和理解,对《小康》的调查研究表示肯定,同时希望《小康》多宣传基层干部和群众,多宣传黑龙江的小康建设,不要宣传他个人。特别提醒到他“到黑龙江工作不久,更需要埋头苦干……”钱运录低调谦虚由此可见一斑。

 
编辑:田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09-13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