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08月《小康》
  栏目:小康论坛
收入分配差距为何越拉越大?

★文 /《小康》记者张志

  公共政策不到位

  《小康》:有人认为公共政策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樊纲:确实还有公共政策方面的问题,公共政策就涉及到现在政府执行的过去二三十年里,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如何促进低收入阶层增加收入,如何保护低收入阶层,如何扩大扶贫的范围,有效地实现扶贫,如何保障低收入者的教育,如何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的医疗服务等等这些方面,确实不仅体制上还存在差距,而且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讲,仍然有值得讨论的方方面面,仍然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必须用一些公共政策的手段来进行一些再分配的调节,而这方面的政策如果没有,就会使一些特别需要照顾、扶持和关注的低收入群体得不到应有关注,这才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1565590503784400.png

1565590538802263.png

  公平和效益,如何平衡?

  《小康》: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依据。有人说是市场化过分看重效率,使平等受损,导致收入差距拉大。而此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被认为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表现,意味着政府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公平上,在更加注重公平的同时,那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要不要“效率优先”?

  吴敬琏:收入差距拉大,学界有讨论,但未引起有关领导重视。对于拉大的原因,最近两年出现一个解释是:因为太过重视效率的缘故,所以造成了平等受损。

  我对这个解释很怀疑。根据这个解释,开出的处方是限制高收入,这个收入不是非法收入,是合法收入。比如说就提出了国企领导人的收入不能超过本单位平均工资的5倍。

  如果确实是因为市场经济已经形成了,因为过分重视效率,所以能力高的人收入已经很多,而引起了社会的冲突,那这个处方可以。

  如果不是这样呢?所谓效率与公平是可以互相取代的,这个本身是有问题的。

  考虑到不平等对效率的影响,必须对另外一个问题做出估量,即现在的不平等有多少是因为机会不平等,有多少是在机会平等情况下造成的不平等?

  易纲:“孔孟之道”、老庄的“道家思想”,这是我们中国文化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讲“中庸之道”,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应该说收入分配这个问题是可以处理得好的,这是从我们的文化根基来讲。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少次农民起义,都提出均贫富的思想。再加上我们的孔孟之道、老庄哲学,从历史上看中国完全是能够处理好这些事。在西方出现过非常多的慈善家,无一例外都是大企业个人财富的归属,应该说是全给社会了,福特、洛克菲勒、卡奈基梅隆,这些企业家都发表过对待财产、税收、个人家庭财富积累、遗产的看法,在西方有非常多的文献和著名的宣言、故事、传记,这使得发达国家能比较好地处理好这件事,没有产生仇富,所有富人的轨迹都差不多。

  在中国,富人最终也是要回报社会的,这里有税收的问题等等,要过这一关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是从我们的哲学上、文化根基上是能够做好这件事的。

  破解之道:从全民低保开始

  《小康》: 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问题。您也提到收入差距拉大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那今天我们该做哪些努力,来避免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

  易纲:应当是少说、多做。美国的经济学家很奇怪说,中国经济学家大炒基尼系数,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学家要唤起民众对贫富不平等的抱怨,这是非常难以理解的。问问美国人,美国基尼系数是多少,相信美国的很多经济学家也不知道美国的基尼系数是0.45还是0.42。

  我们应该多做,比如城市化的进程、农民工在城里的平等待遇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捐赠税收可以免税的问题、慈善事业问题,所有这些收入分配的税收问题都可以做,要非常扎实地做这些事,而不是空谈贫富差距如何大这些问题。

  樊纲:也许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的相对时间要短一点,但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都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要有一种长期的准备。中国也许刚刚进入收入分配扩大比较明显的阶段,也许在今后几十年,这个问题会伴随着我们。

  吴敬琏:同意樊纲讲的。在我国市场经济框架初步建起来的条件下,不平等问题应认真对待,当务之急是把社会保障系统尽快建立起来,起码第一支柱是全民低保,这应该成为五年规划中的一个约束性的指标。全民低保,这是国家财力完全能做得到的。另一个是归还国家对老职工的社会保障欠账补偿问题,国家财力也是完全能够做得到的。“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我还是呼吁尽快能够把这个事情办成。

(鸣谢: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秘书处)

 
编辑:田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08-12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