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05月《小康》
  栏目:社论
“硬化”中国的“软实力”

★文 /佚名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一个国家要和平崛起,增强其“软实力”无疑是一个更加智慧的战略选择。而当前的中国正处于这个选择的最好时机。

  中国的“硬实力”经过近60年的建国历程和近30年的改革开放,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2257亿美元(182321亿元人民币),排名从2004年的世界第六跃升至世界第四,超过了法国和英国。2005年中国国际贸易总额达到14221亿美元,排在美国和德国之后,保持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的地位。截止2006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8536亿美元,首超日本,居世界第一。

  但值得警惕的是,尽管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总体上看,文化贸易仍远远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并且与整体外贸的顺差形势相反而存在巨大的逆差,特别是文化内容的出口,在中国还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以文化为核心体现的国家“软实力”,表现出了与国家“硬实力”明显的不相称。

  更令人深思的是,只有200年历史的文化资源小国美国和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1/25(略小于云南省)的日本,却成为一个文化制造强国和文化输出大国。而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以上历史、曾经引领过世界先进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今天事实上还是一个文化制造弱国和文化输出小国,与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相称,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能量和影响。

  两个“明显的不相称”说明,我们的“软实力”创造性和文化活力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相关的抑制因素还依然存在。根本上来说,就是我们旧有的文化体制弊端还没有彻底革除,新的文化机制还没有完全确立并有效发挥作用,如此,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就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应然和必然的选择。

  如果说,经济和文化分别是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的话,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就不应小于经济体制改革,因此在仍需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应该成为新时期的中国改革大局中的新的侧重点。

  基于文化与经济之间的“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互动关系,加上中国即将全面开放的入世背景,这场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和影响对“硬化”中国的“软实力”的意义绝不可低估。这恐怕也是2005年底,《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样的文化工作文件,首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发出的深层次原因。

  紧锣密鼓地,3月28〜30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决定,自2003年起实施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将在2006年向全国全面推开。可以预见,体制改革的效应将更加充分释放。2006年势必成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年”。

《小康》2006年第05期

 
编辑:田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05-25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