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03月《小康》
  栏目:史鉴
唐朝老人为官

★文 /唐飞

  大唐朝廷规定,官员七十岁致仕,即退休,比起如今的六十岁,年限可谓很宽松。按孔子的说法,七十岁已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达此境界者不多,更何况古代天命无常,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此规定,很人性化。

  但有些官员到年龄后仍不愿退休,和上级讲条件,或为公,想继续为国效忠,或为私,在考虑切身利益。到了点,该退不想退,多是官位令其留恋难舍。这种心情,古今一样。

唐朝官员的服饰.jpg

  武则天时有位兵部侍郎叫侯知一,年龄到了,朝廷下发了关于他致仕的文件,上盖皇帝大印,意味着武则天已圈阅。但他不愿退,就给皇帝写奏章,表示自己欣逢盛世,身体健康,还能再干几年。为证明,他在百官上朝时当着圣上的面“踊跃驰走,以示轻便”。照当时朝堂空间推断,这番“踊跃驰走”应是直来直去,类似现今足球运动员体能测试时的折返跑。武则天见了高兴,就应允了。想想侯知一老人家,为保住饭碗真不容易。可见,就是到了点,该退也有能不退的,只要皇帝龙颜大悦。

  若没到七十岁,但身体不好不能胜任工作,也可以提前半退,保留散官或勋官级别。唐朝另一条规定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年龄虽不大但“形容衰老者”要提前退休,此乃形象工程——大唐官员不仅要充满朝气,还要耐看,须拿得出门。“面子”问题是如此重要,它可以提前结束一个官员的政治生命,所以官员们经常照镜子,很懂得保养。唐朝皇帝每年腊月初八前都要向官员们赠送面脂和口脂等化妆品。看来,当时官员们重视养生不仅仅为了长寿。

  大凡官员们都怕到点,大限一到,人走茶凉。一怕实际到了点,二怕看上去到了点,影响了朝廷的观瞻。

  要想保住位置,保养固然不能忽视,心态更加重要。唐代史书曾说:“代宗时,有术士曰唐若山,气导引,寿不逾八十,郭尚父(子仪),立勋业,出入将相,穷奢极侈,寿临九十。”当官又能心宽体胖,延年益寿,才是真会当官。

  即便身体康健,但若老眼昏花,仕途也要受影响。武则天当政时,一天散朝后,宰相娄师德在洛阳城门坐等随从把马牵来。一位想进宫的县令走来挨着坐下,和他寒暄起来。县令的儿子走来,惊见父亲和宰相平起平坐,忙高声提醒。县令闻听很惶恐,起身便拜,连说死罪。娄师德为人宽厚,说:“人有不相识,法有何死罪。”那时没照片和电视,县令不认识宰相很正常。县令见宰相平易近人,便趁机诉苦——上级说他的眼看不清东西,让提前退休。县令解释说,自己看东西并不昏暗,晚上点着蜡烛还能给上级写报告。娄师德笑道,晚上还能看清字,为何大白天却分辨不出宰相?县令听了吓得磕头如捣蒜。

  七十岁退休并非绝对,也不应该绝对,有些朝代的国家重臣年过七十还继续留任,他们的经验智慧乃国家的财富。战国时代,赵国老将军廉颇,虽老矣尚能饭,冲锋陷阵,为国之栋梁。长平之战,若非赵王中了秦人反间计,四十万赵军未必就被坑杀,历史或能改写。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03-16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