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03月《小康》
  栏目:生活
变味的婚礼 远去的神圣

★文 /杨名

CFP373703.jpg

  西方的婚礼多在教堂举行,新娘由父亲牵着走过红地毯,父亲亲自把女儿的手放在新郎手里,把照顾女儿的责任转交给另一个男人,这是两个平等的男人间无言的对话,传达的是沉甸甸的承诺。牧师手捧圣经,让新人右手相握在主的面前起誓,无论贫穷、疾病或灾难,都要生活在一起,陪伴在彼此身边。圣经说:他们要结连二人成为一体,丈夫不可离弃妻子。耶稣说:上帝所配合的人便不可分开。最后,牧师会宣布:“I announce you husband and wife(我正式宣布你们成为夫妻)。”新人相信,在教堂里参加他们婚礼的所有亲人朋友都相信,婚礼的所有步骤都会映在主的眼睛里,主注视着新人,让新人感觉到仪式的庄重与神圣。这种感觉来自他们对天主基督的神圣信仰,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尊崇天地,在婚礼中最看重拜天地,表达对天地的感激,天地是新人结为夫妇最值得信赖的见证,如同西方的新人相信他们结婚时天主耶稣在看着他们。如果今天在婚礼仪式中保留拜天地的三拜过程,新人定会从中感觉到婚姻的神圣和庄严。

  现在的婚礼五花八门,出现奢华浪费现象,有些婚礼甚至偏向低俗下流。而古代婚礼仪式每一步都含着教育。比如,新郎亲迎新娘前,父亲要站在家门口告诫儿子,要和即将接来的新妇一起继承家族美德、夫妻和谐等,新娘离开娘家时,走到门口,父母也要如此教导女儿。在人生这个难忘的时刻,家人的教导对新人来说终生难忘。

  传统的婚姻仪式处处有文化内涵,表现了中华民族最高的道德观,比如要孝顺父母,爱护自己的妻子、丈夫。古人非常重视婚礼——认为所有伦理关系都始于夫妇,有夫妇才有父子,有父子才有君臣。传统婚礼仪式中有的环节很好,比如看重礼物代表的涵义而非贵贱。古代订婚有送茶叶为聘礼的,茶叶代表忠贞不二,因为茶树不能移栽。

  现代人所热衷的是西方的婚礼仪式,可多数人都没有对天主的信仰。作家苏叔阳说:“我们很多人不是基督徒,去教堂举行婚礼没必要,在你不承认的人面前承诺缺乏神圣感。”我们丢弃自己的婚姻仪式传统及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从国外搬来的仅是形式。

  重塑礼仪之邦

  时下许多人认为,结婚仪式只是撇不开的人情往来。但是,婚礼仪式可以让婚姻的缔结更为慎重。

  中国历代王朝建立之初都要建立礼治,一直到孙中山建立的中华民国它都是完整的。仪式是人类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外在表示,有了它才能够保持精神。

  儒家提倡忠孝仁义等,并用仪式规范将理念具体到礼仪行动上。为培养“孝”,子女每天黄昏要为老人铺好被褥,早晨起来要去请安。礼是教育的形式,包括婚礼,一定的思想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表达。比如升国旗,表达对国旗的尊敬,没有这种仪式,就没有那种庄严。

  如今,中国传统婚姻仪式只在农村保留了一部分——被认为保守和愚昧的农民,正是传统文化最坚定的保存者,而饱受教育的城里人却很轻易、很不屑地把传统抛在一边。

  婚礼问题背后,是我们如何保住自己的传统文化,如何重塑自己的“礼仪之邦”?

  面对中华传统礼仪的缺失,该不该出台政策措施进行指导或规定呢?

  苏叔阳认为,应专门研究制定中华民族的礼仪,然后立法。还要重视关于礼的教育,从小抓起。人文历史学者彭林说:“婚礼是一种教育,而现在几乎变成一种吃喝。现在总拿西方的东西代替我们的文化,中国是礼仪之邦,这是我们文化的核心!咱们国家几乎已没有民族礼仪了!”民俗专家陈勤建则说:“民政部门可以提出有关婚礼程序的指导意见,但不宜作为强制性政策。”

  订婚在我国法律上不被认可,客观上削弱了婚礼的重要性。很多法律专家认为,应确认婚礼(订婚)的法律效力,即婚约的效力,和结婚登记的效力区别开,有婚约的双方当事人应履行一定的忠实义务。婚礼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法律效力,但对于婚姻仪式举行的具体程序倒不必拘泥。

  中国古代婚姻仪式

  仪式名称         仪式内容

  纳采             男家去女家提亲。

  问名         询问女方姓氏、生辰、原籍等,避免同姓结婚。

  纳吉         男家将问得的信息拿去占卜,若得吉兆,马上请人到女家征求同意。

  纳征         男家向女家送礼物,相当于现在的定亲。

  请期         男家请女家确定结婚日期。

  亲迎         男方迎娶女方,相当于现在的迎亲。


  《小康》2006年第03期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03-13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