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03月《小康》
  栏目:社会惊视
街道企业何处去

★文 /秦俊勇

  长期以来,作为城市行政机构的最基层单位,街道一直被赋予社区管理、服务居民等具有浓厚社会责任色彩的职能,而对于街道经济尤其是街道管辖内集体经济的发展变革却有所忽略,从而导致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

20世纪80年代红火一时的#CDF.jpg

  袁晓民的“小麻烦”

  “桃源实业总公司的前身是街道办的生产服务合作联社,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进入合作联社工作,也是其中的一分子,对于现在桃源实业总公司的发展也是我应该关心的”。袁晓民(化名)神情激动地对《小康》记者说。

  袁晓民是上海市闸北区芷江西路街道的普通居民,上海桃源实业总公司员工。

  1979年,全国涌起“知青返城”的热潮,作为知青的袁晓民也于这年回到了上海,随后被分到闸北区一个集体企业工作。1982年,芷江西路街道办的生产服务合作联社因缺乏人手,袁晓民被调到该联社工作,是该联社最早的参与者之一。

  进入该联社以后,袁晓民自己创办了一个合作社,该合作社头几年发展得不错。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体制的变革,上海市的民间经济逐渐繁荣起来,竞争日益激烈,合作社规模小、技术竞争力逐渐萎缩,最终破产消失。

  与此同时,该合作社所依赖的街道生产服务合作联社也发生了变化,在1989年前后转化为上海桃源实业总公司。

  此时的袁晓民只能依靠街道提供的一间商业门面房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然而,进入21世纪初,因上海城市整体规划的需要,他的商业门面房遭遇拆迁。这个时候,袁想到了街道生产服务合作联社,也就是现在的桃源实业总公司来帮忙解决问题。

  “我们待他不薄,商业门面房拆迁以后,桃源实业总公司另外安排了两个商业门面房给他,让他收取租金。”芷江西路街道办主管经济的徐主任介绍说。

  但袁晓民的问题却并不只在这儿。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03-10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