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02月《小康》
  栏目:史鉴
民意与国家利益的较量

★文 /高小勇

二战硝烟尚未散尽,苏联人就封锁柏林与美军对峙,原子弹与氢弹相继试爆成功,气势咄咄逼人,让美国民众深感恐惧。美国舆论整天揣测苏联能运载核武器到美国的远程轰炸机已超过美国多少架,强烈要求政府大力加强军备。曾任二战时欧洲盟军最高统帅的艾森豪威尔总统,使他做出顺应形势、没有代价且全是政治收益的选择似乎顺理成章。但他并不这样简单看问题。1953年4月16日,面临增加军备预算的强烈舆论,他却对媒体说:“一枚重型炸弹的造价足够在30座城市各建一所学校”,“或两家设备精良的医院”,“或约50英里长的混凝土高速公路”;“一艘带有新式舱的驱逐舰的花费足以为8000多人提供住房”。他不愿听从舆论而大搞军备竞赛,使他长久地被舆论看成对美国“领导不力”的笨蛋。

  艾森豪威尔清醒地意识到,当时的美国对铁幕笼罩下的苏联知之甚少,盲目增加军备开支很可能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他决定把资源用于有效获取苏联军事信息,而不是枪炮舰船的制造。他选择把资源配置在花费相对不多的U-2高空侦察机上,以及后来的侦察卫星的科研和试制。

  为避免苏联伪装目标,避免苏联因飞机入侵而引发核战争,他又不得不对公众保密,于是只得忍受民众的批评和辱骂声。1956年7月,U-2侦察机对苏联进行了首轮5次的侦察拍摄,一夜间使美国松了口气:来自苏联西部九个主要轰炸机基地的情报表明,原来对这种飞机产量的估计大错而特错。艾氏政府由此秘密又自信地削减了在某些领域的军备开支,尤其是不再配置更多资源生产美国最新式远程轰炸机B-52。

  据中情局估计,U-2飞机在其4年服役期内,拍摄区域覆盖大约130多万平方公里苏联领土。通过分析,美国断定苏美间不存在轰炸机实力上的差别,并断定苏联并未大批量生产远程弹道导弹。借助情报照片,五角大楼修改并完善了战时美国轰炸机和导弹应打击的目标清单,并对其他战略意义重大的苏联雷达集结站、机场和防御基地等进行了准确定位。这些情报使美国摆脱了赫鲁晓夫的“国际大勒索”,避免了因无知和盲目恐惧可能导致的错误决策,减少了核战争爆发的危险。

  历史似乎选定艾森豪威尔做一位承受舆论误解和抨击的英雄。1960年5月,获取苏联军力信息的U-2侦察机终于被苏联导弹击落。在秘密试验美国侦察卫星的“科洛纳”计划屡试屡败,苏联卫星接连升空之际,艾氏政府又承受了全国舆论的声讨。尽管此时公布美国的秘密卫星计划有助于抚慰焦虑的国内舆论,但艾氏选择了不公布这一计划,为美国民众的安全而承受舆论的批评。他对短视的舆论也曾苦恼,当时的会议记录说:“总统认为政府官员完全无须回答一些白痴提出的问题。如果我们对侦察卫星项目透露太多,一些有关卫星其他功能的秘密情报就不能保密”。

  现有文献表明,美国近年来在科索沃战争及伊拉克战争中所表现出的世界一流的太空获取信息的能力,正是艾森豪威尔当政期间逆国内舆论选择所奠定的。1969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派人精选了一些在120英里高的太空拍摄的卫星照片,送给卸任8年已病入膏肓的艾森豪威尔。国内民众终于知道这位总统为美国做了些什么,什么是对他的最好感谢。六周后,他溘然长逝。尖端而又经济的获取信息的侦察技术是艾森豪威尔留给自己国家和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但为了保密,他在回忆录里对此事也缄口不语。他是罕见的英雄——他为国家公众利益选择而忍辱负重,而代价却是社会舆论要他支付的。

  美国之所以强大,除了因为她保证民众有各种选择创新的自由竞争外,还因为她给了政治家这样的选择和创新自由:在公共政策上与社会舆论竞争谁短视、谁深谋远虑。

  (作者为《经济学消息报》总编辑、浙江工商大学新制度经济研究所所长)


  《小康》2006年第02期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02-11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