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01月《小康》
  栏目:城乡连线
新苏州经验:“既长骨头又长肉”

★文 /张辉

  对苏州来说,一些用以衡量小康标准的宏观数据正在逐渐淡化,而如何让高速增长的社会财富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和好处,正成为苏州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

  ★采写/《小康》记者 张辉

  相比前几年的光彩夺目,2005年的苏州似乎显得有些低调。

  尽管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并不赞成“苏州模式”的提法,但在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王荣对苏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经验的发言,还是使苏州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埋头干事业,抬头不争论。”2005年12月8日,王荣在接受《小康》专访时一直强调:“小康贵在建设,贵在实践,贵在总结。苏州的小康建设必须扎扎实实让全市老百姓谋实惠。”

  从这点上来说,苏州的小康经验似乎更具民本性,也更贴切小康的本源诉求: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苏州.png

  富民优先的“新苏州之路”

  2003年初,江苏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果断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两个率先”,并要求苏州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先行军。苏州为自己划定的时间表是:确保在2005年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苏州模式”实际上是叫好不叫座,GDP上去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上去了,老百姓的口袋仍是鼓不起来,利润的大头被外企拿走,本地人拿的只是一点打工钱,而最让苏州人无法接受的则是“只长骨头不长肉”说法。

  有分析认为,苏州的此种困境主要与其外向型经济结构紧密相关,苏州的两条短腿一是自主创业的民营经济发育不足,二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其工业化进程明显滞后。

  对于前者,苏州政府推崇“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大力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从税收、政策等方面对民营企业加以支持。除此之外,苏州还特地制订了5项措施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对于后者,苏州出台政策促进服务业发展,实施“服务业跨越计划”,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物流、信息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服务业,开放发展新兴服务业,繁荣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化互动并进。

  统计显示,2004年1至10月苏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私营个体投资增长38.2%,远高于全市19%的速度,同时,苏州第三产业增长27.8%,远远高出工业14%的增长率。

  以外资经济领先工业化的“苏州模式”,开始通过政策导向支持民营经济弥补产业短板,走上“内外并重、富民优先”的“新苏州之路。”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01-12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