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01月《小康》
  栏目:企业公民
太化:发展与担责并举

★文 /张志

  5年前,集团亏损超过8000万元人民币,近三分之二的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2003年,集团面临被兼并的境况;

  2004年,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12.95亿元人民币;

  2005年,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5亿元人民币;

  以上的传奇,属于一个叫“太化”的企业。

  为此,2005年12月15日,《小康》专赴太原去探索太原化学工业集团(下称太化集团)崛起背后的故事。

太花.png

  力拒兼并 再谋崛起

  “兼并是个好事,联合重组是全球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对太化而言兼并是否真的合适呢?通过我半年的调查,发现太化的问题,不是仅仅靠兼并就能解决得了的。”太化集团总经理狄重阳向《小康》讲述道。

  狄重阳讲述的是,2003年6月,他出任太化集团总经理的第二天,他接到通知参加“蓝星集团兼并太化”的会议。

  太化曾是我国“一五”期间三大化工企业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综合性煤化工基地,拥有3万多职工,50多亿资产,有50年历史,曾经辉煌一时的老牌国有企业,为何在2003年里遭到被兼并的“厄运”呢?

  狄介绍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竞争机制的引入,太化因观念、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均未能与时代的变迁合拍,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集团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

  其实,在2003年之前,太化在发展中的矛盾就已经凸显出来了。大概五年前,太化每年亏损超过8000万元人民币,近三分之二的企业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状态,职工的生活也没有保障。“那时候,职工堵马路、集体上访的事常有发生。”

  2003年的那次兼并大会上,狄力排众议,拒绝了兼并,“如果不从企业内部解决问题,挖掘潜力,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太化的问题。”狄用这个理由说服在场的人士。当时,行政部门、各大银行、蓝星集团的代表都到了会,会场气氛严肃且有点压抑。

  此次兼并大会就这样有始无终地结束了,“兼并”的计划也暂时被搁浅了。可是接下来的工作并不轻松。来自社会各界的无数双眼睛盯着太化将何去何从。

  在拒绝兼并后,集团领导班子一起分析形势,认真反思过去工作中的教训。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集团提出“必须把解决化肥厂职工脱困作为首要问题,而且必须从水电取暖等基本生产要素抓起”。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01-10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