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01月《小康》
  栏目:小康指数
我们为何要学会休闲

★文 /马惠娣

中国人的休闲价值观讲求“体静心闲”、“宁静致远”。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脑,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如此境界,使自我心境与天地自然有机交融。

  老子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老子》)意思是说,人的心灵要保持清净,而不要旁骛太多,没了章法和智慧。于光远先生进一步解释说:“人一忙就容易乱,头脑不清醒;人一忙也容易烦,心情不能平和;人一忙就容易肤浅,不能研究问题,不能冷静认真思考;人一忙就容易只顾眼前,不能高瞻远瞩。忙得没有主见,忙得没有远见。”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许多发明创造都与休闲有密切关联。

  亚里士多德说,“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他举例说,“知识最先出现于人们有闲暇的地方。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特许有闲暇。”阿基米德在洗浴时诞生了发现杠杆支点原理的灵感。牛顿在伦敦发生瘟疫期间,被迫回乡下家里赋闲,也正是这段恬淡的生活,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物理学家费曼早年喜欢敲手鼓,中年开始习画,培育了他欣赏科学研究过程的素养。数学家外尔说: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是在独处中使他们“天才的翅膀生长出绚烂多姿的羽毛”。

  事实证明,科学、合理、健康地利用闲暇时间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至关重要。利用得好,你就拥有了比别人多的能力。爱因斯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差异在于闲暇。

  懂得休闲是一种人生智慧。休闲的核心在于“休”,能否聪明地用“闲”,关键在于我们对“休闲”价值是否有正确的理解。树立科学的休闲观,才能有效地开发“闲暇时间”这一宝贵的社会资源与财富。罗素说,能否聪明地用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

  开发闲暇时间是发达国家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的素养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由于人们认识到“休”在人的生命中的价值,闲暇时间的合理支配与利用便成为西方社会普遍接受的生活原则。西方思想家认为,开发休闲实际就是积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本,就是对人的教育与教养的投资。这种资本的投资越早越好,回报率越高。

  近些年来,西方国家从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角度丰富了“休”的内涵与外延,比如创立了参加志愿者活动、捐助活动、慈善活动、环保、食素、爱动物、反战求和平等形式,鼓励人们把自我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借以营造充满温馨、友善、互助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


  《小康》2006年第01期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01-05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