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5年11月《小康》
  栏目:小康文库
多点人情味儿

★文 /云溪子

原来,他们单位每年要组织一次春游或秋游。这本算不得什么,搞此类活动的单位很多。他们的特别之处在于已婚者必须带家属,不带家属者“不许”参加。出游中,领导给大家讲讲单位的工作情况,摆摆各个同志的成绩,感谢家属对亲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久而久之,单位与家庭沟通了,家属之间也熟了,彼此往来不断,不少孩子成了好朋友。

  另外,他们单位的工会小组决定,给每个同志的生日送一个生日蛋糕。此做法已坚持多年。单位同志多已人到中年。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又是骨干,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不少人在接到工会送来的蛋糕时,方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不能说单位工作好皆因于此两事,然能说此两事与做好工作无关乎?“真没想到,区区两件小事,竟给大家留下如此深刻之印象!”那位朋友很感慨。

  这时,一位被大家称为“夫子”的朋友说了话:怪哉乎?不怪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情所致,心动而致体勤是也!大家点头称是。

  细细想来,的确,在工作、生活中多一点人情味儿,作用是很大的,而这一点有时恰恰被忽视了,有些年甚至不敢或者不愿说了。

  本来,工作,包括革命工作,甚至革命战争,是不排斥人情味的。凡事皆人为,人之所到情随之而临。毛主席在中央苏区时即教导大家要关心群众的油、盐、柴、米问题,生孩子的事,小桥坏了要摔倒行人⋯⋯情深矣!刘志丹认牺牲战友的老母为干娘,情深矣!不知自何时起,工作变成了一个“冷冰冰”的字眼,板着脸说话,直着眼看人,机械地动作,人们有点像掉进了卓别林演的那个摩登时代。

  那些日子,若谁言“人情”,定会被反诘:刽子手与死囚之间有人情么?其实,讲“人情”的人,并不是要贾府里的焦大去爱林妹妹。这里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言“人情”是在“常人”之间,处“常态”之中。哪些人或在常人之外,或非常态之中,大家心里都清楚。人情,人情,人之常情而矣!不可以极端而言之。

  也有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若言“人之常情”,只能是人社会性之外动物性的情感。此乃一个十分复杂之问题,让哲学家们慢慢去讨论吧。不过在我看来,我们谈“人情”,是在老百姓之间,同志之间。即使退一步说,就算是“动物”之情,若能凝聚人心,善化社会道德,多一些相互关爱,又有何不好!

  大概人与“人情”是伴生的,特别是在我们劳动者当家的国度。不管有多少争论,“人情”还是来到了我们中间。中央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以人为本”,说到了我们心里,也使我们讲“人情”时心里更踏实了。

  品味走过的路,我感到人情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唤起他人的回报,更在于有人情的地方,使人觉得有一种人格上的平等。“人之常情”,讲“常情”时,似乎大家都只是“常人”,品级的观念被冲淡了,职业的界限模糊了。冲淡了品级、上等人下等人的观念,主人翁感就会被焕发出来。

  工作、生产是艰苦的,有时甚至是很单调的。多一点人情味吧,它会给工作、生活带来生机和乐趣。眼下,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领导与下属之间,人情味儿不是太浓、而是太淡了。

  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撕破了一切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的面纱。我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会排斥“人情”的,因为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和全面发展。


  《小康》2005年第11期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5-11-13


2005年01月(《小康》)


2005年02月(《小康》)


2005年03月(《小康》)


2005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