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5年11月《小康》
  栏目:中国小康指数
劳动的快乐像弹钢琴

★文 /盈竹

  小康的检验标准应该是最终是否有利于提高快乐指数

  陈惠雄: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人本经济研究所所长,著有《快乐论》。

  小康:您认为,什么是快乐?它与幸福有什么区别?

陈惠雄.jpg

  陈惠雄:快乐是一种愉悦、正向的主观感受。快乐是一种主观体验,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凡是利于快乐的事情就是好的。快乐是终极善,最高的善。从学理上讲,它指的是以人与对象的物质存在为基础,又超然于物质之上的这种精神感受。

  快乐是有时间差异的。长期快乐可以产生其他快乐,而短期快乐则是眼前快乐,以后痛苦。这是人们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充分造成的。行为往往偏离长期快乐。

  幸福则更多侧重于社会、环境的存在状态。在人文学科里,也体现了这种差别。在经济学学科里,主张用快乐这个概念,在社会学、心理学里,主张用幸福概念。

  选用概念的不同,表明了透视视角的区别。经济学考察哪些因素影响收入、工作与社会环境,而社会学则侧重人快不快乐。我个人认为,快乐更准确,因为它是一种心的体验。

  在不同的人文学科里,快乐的定义也有区别:伦理学,快乐是一种功利,这是个中性概念;经济学,讲的则是效用。无论是功利还是效用,所有这些都以快乐为核心,快乐是比较彻底的概念。

  是否利于增加快乐感是衡量的指标。

  小康:您曾在媒体上讲过,闲暇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劳动是不得已的行为,那么您认为劳动与快乐的关系是怎样的?

  陈惠雄:劳动并非人所欲望的东西,是被环境挑斗起来的结果。靠目前的天人环境,中国最多能满足5000万人,因此人们不得不劳动。所谓“人的本性喜欢艰苦奋斗”,这是必然世界的东西。因为凭借目前有限的资源,人如果不劳动的话,必然会痛苦。

  如果很多资源像空气这样丰富,就不需要拿块布圈着,这是我的了。

  当越来越多的人不用为失业担忧,工作的时间从五天、四天、三天降下来的时候,当劳动像弹钢琴一样轻松的时候,那么,劳动和闲暇就会无限结合在一起,劳动本身也将变成快乐的过程。当然这种绝对的情形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

  小康:在转型社会里,人们应该如何提高快乐感?

  陈惠雄:在转型社会里,影响人们快乐感受的因素众多,比如生存压力大、竞争强、发展的节奏快等等。

  我认为快乐的主要来源是健康、亲情、收入。我们要走天人物合一的道路,使环境少付出代价,人之间少一些竞争胁迫。浙江有个小山区,那里上了60的老人去茶馆是免费的。躺在小山底下,喝着山庄的山泉,保护好绿地,真的很快乐。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5-11-08


2005年01月(《小康》)


2005年02月(《小康》)


2005年03月(《小康》)


2005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