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5年09月《小康》
  栏目:小康时尚
海拔最高的战场:史迪威公路

★文 /樱子

  南洋机工的青春岁月

1568959943105319.jpg

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抗日#A01_副本.jpg

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他们是值得我们致敬的人。

  在祖国危难的时候,他们告别了国外安稳的生活,参加了由华侨组成的“南侨机工归国服务团”,投身到抗日的最前线。在祖国危难的时候,他们回来了,他们是带着随时为国捐躯的思想准备回来的。在烽火硝烟中,他们将紧缺的战略物资,通过滇缅公路运回祖国,运到前线。他们有共同的名字:南洋机工。

  从1939年到1942年的三年中,滇缅公路共抢运约大量军需物资,15000多辆汽车,以及其他无法统计的各类物资。在这条1000公里的抗战运输线上,一千多个南洋机工付出了生命。然而,在一段时间内,他们的功绩,一度没有得到承认和肯定。

  60年过去了,往事被老人们重新提起,语言却是出奇的平淡。没有硝烟,没有血腥。也没有慷慨激仰的语汇。这些朴素的语言背后,却是人生的大起落。是出生入死的浴血奋战,是无怨无悔的青春岁月。

  王亚六,是从新加坡回来的南洋华侨机工,现年87岁。祖籍福建。回国后,他与大多数南洋技工一样,在史迪威公路上运输补给。

  1932年,王亚六从福建来到新加坡。他到一个车行当徒工,学修车。每天晚上都要洗车,还要为老板带孩子,洗衣服,然后去卖票。也就是在那时,他学会了开车。

  后来,中日打仗了,老板也参加抗日。王亚六也参加了募捐。车票,工资都捐了。车行的老板和工人都捐,然后买飞机、大炮、汽车给祖国。后来中国沿海被日本占领,福州、广州、青岛。南侨筹赈祖国难民总工会主席陈嘉庚先生动员华侨回国参加抗战。他用福建话说:“代表800万南侨,胜利才回来,与国家同存亡。中国人在海外抬不起头,就是因为中国弱。日本人还叫嚣着,他们一人抵中国9人。”

  1939年,21岁的王亚六报名参加了回国抗战,他是带着牺牲的思想回来拼命的。王亚六是第二批回国的南侨技工。

  回来时陈嘉庚定了条件,年龄在20岁至40岁,身体健康,有驾驶证,有爱国主义思想。由铺头担保的好人,非日本汉奸。南侨机工归国服务团,总共9批,3200人。没有一个人当逃兵的。

  1939年4月4日,王亚六到了昆明。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他在地板上铺点稻草当床睡,水井干了,就舀稻田水洗脸漱口。那时,又冷又热,又没有药,蚊子一咬,只能打巴掌。直到后来陈嘉庚送药来才好些。4月26日王亚六一行开始出勤了。在龙陵,开3.57 美制运输货车。在滇缅公路上运军火。

  保山至畹町的路况极差,一个大队有180辆车,只好用人拖。其中一个叫鬼门关的地方,每天下雨,以“下关风,龙陵雨”出名。下雨时,车陷下去了就起不来。每辆车都带着板。140公里的路要跑两三天。日机有时还要轰炸路桥。

  1945年,3000多名回国的机工剩1154个,死了三分一,有的是被日本兵活埋的。1942年,机工散后,南洋被占领,王亚六回不去了,无家可归。之后到四川修机场(新建机场),开车运石料。

  罗开瑚,从新加坡回来的南洋技工,现年87岁。祖籍海南。

1568960081804661.jpg

史迪威酒吧里的铁锹来自二次大战

1568960121263290.jpg

史迪威酒吧的门上写着怀念盟军的字样

  回国前,罗开瑚在酒店当服务生。当时整个新加坡、马来西亚都在做动员。从新加坡集中,300多人坐同一条船回来。回来时,在海上还要避开日军军舰。后来的经历与王亚六相似。

  1995年,马来西亚华人社团请16位机工回去一趟,罗开瑚是最年轻的一个(平均89岁)。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5-09-20


2005年01月(《小康》)


2005年02月(《小康》)


2005年03月(《小康》)


2005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