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5年09月《小康》
  栏目:小康指数
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为60.2分

★文 /盈竹

  捐款渠道首选:直接交给受助对象

  绝大多数接受问卷调查的人表示,自己会将捐款直接交付受助对象。

  近几年来,媒体屡次曝光捐助的钱物被各权力机构截留的事实。这也是人们不信任捐款机构的最主要原因。

  捐款人希望,自己的帮助能够真正到达受助对象的手里,切切实实能帮助他们。

  近来媒体披露,一位任“联合国慈善大使”的歌星,曾对一位患白血病的儿童许诺,要一帮到底。此举在当时赚足人气和眼球,但是两个月过去了,该歌星的承诺却石沉大海。明星利用慈善举动为自己增加人气本无可厚非,然而许诺之后,却不能兑现,这使得人们开始质疑明星承诺的动机,更是一种诚信的缺失。

  企业的信用度需要提升

  在对企业信用的测评过程中,在合同履约率、广告可信度、银行服务、超市物品质量和购买证券的可能性等指标中,人们对广告可信度提出质疑。

  对此现象,被调查者的反映是,已经习惯了各种华而不实的广告轰炸,广告信息的准确度大打折扣。有的人则直接表示,自己从来都不相信广告里的话。

  专家认为,不少中国企业都是追求短期利益,经营3-5年,赚了一把当得利之后,就改头换面,另起炉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失信后的惩罚成本太低。

  人际信用在转变

  中国的传统是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正是靠着相互熟悉和信任维持往来。

  那么熟人之间的信任度怎样呢?问卷里有一道题,“如果有熟人向您借1000元钱急用,您认为他归还的可能性”。5%的人认为,“会很快还一部分”,3%的人认为“会很快归还全部”。90%的人选择了“过很长时间才还”。这表明,对于欠帐者来说,和债主之间的相互信任,使得自己延长了归还的时间。但从借款人角度而言,他们却只能无奈地默许这种情况。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压根就没打算让他还”,也有读者认为“有的人很守信用,到时即归还;有的人诚信度差,过很长时间才还或以各种理由作为借口一直拖着不还。但是碍于熟人、朋友或亲戚的面子,又不好推辞,不借不好,借出去就当捐助吧”,这样的读者认为:在半生不熟的人之间,人际信任度并不高。

  在转型过程里,中国突破了熟人社会,人与人的交际圈逐渐扩大,在这个过程里,熟人之间的人际信任究竟起到多大作用呢?

  在问卷调查里,我们发现:在遇到纠纷时,35%的人选择找熟人解决;高达65%的人则要通过法院和中介仲裁机构解决。这说明,一部分人还遗留着过去的老传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还保持着。但由于从业范围的扩大,人际流动的加强,人们交往早就突破了熟人的范围,因此在寻求人际信任之外,人们更多是求助于制度信任机构,也就是法院、中介机构等抽象化的信任主体。

  转型加快了社会进步的步伐,然而转型本身也毫无疑问带来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里,很多中介机构应时而生,然而由于缺乏制度的有效约束,中介机构的信任度非常低。

  中国是诚信社会吗?

  中国是诚信社会吗?被调查者普遍反应:中国目前的社会诚信度比较低,对此情况,他们很不满意。原因主要有几条:相关法规不健全,或者即使有了法规,也不能得到执行;或者,法律的惩罚力度太小,失信成本远小于守信成本;有人也认为,即使有了法规,抵挡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而铤而走险。

  由此看来,相关法规体系必须尽快健全起来,填补法律漏洞,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同时也要加强行业内部的自律。中国目前正处于转轨过程中,旧的体系被废除,新的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因此,在这个真空地带出现种种问题,实属正常。但重要的是预防并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度。

《小康》2005年第09期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5-09-18


2005年01月(《小康》)


2005年02月(《小康》)


2005年03月(《小康》)


2005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