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5年08月《小康》
  栏目:专栏
小康文库:名人的高考命运

★文 /何映宇

刘震云:

  塔铺高考故事

  刘震云写过一个中篇小说《塔铺》,写的就是恢复高考后众志成城考大学的故事,联系到刘震云的背景,这篇小说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篇自传性的作品,由此也可一窥当时高考的悲壮场面。

p040142_01.jpg

  塔铺是个小镇,文革结束后,一批因为文革耽误了求学大好时光的青年人聚集在小镇的复读班里准备高考,这里条件艰苦,冬天,教室和宿舍里四处透风,冷到找不到个存身之所,要是下了雪,半夜里常常要被冻醒。没办法,一个宿舍的四个人只好将被子合成两张床,两人钻一个被窝,靠身体相互取暖。没有电灯,到了晚上,每人点一个油灯,在忽忽悠悠的灯头中发愤奋苦读,指望着有一天能靠高考成绩改变自己的命运。

  到了高考那一天,一个小教室里布了四五个老师监考。笑话也真不老少,考政治那天,一个绰号叫“耗子”的男生没有怎么复习,一场考试好自在,钢笔动都没动,到了最后几分钟,才在一道题上写了七个大字:“中国共产党万岁!”还有一个绰号叫“磨桌”的,在数学卷子上写了这么一段话:“党中央,教育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给你们写信。卷上的考题我不会答,但我的心,是向着你们的。让我上大学吧,我会好好为人民服务的。”这段故事,看似滑稽,但我想,任何经历过文革苦难的读者,读到这一段,都会由衷地理解他们的痛苦,并为我们的国家和教育,在这十年中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而感到分外的痛心。

  林白:

  天无绝人之路

  相对于刘震云的辛酸,另一位小说家林白就要幸运得多。十九岁时,她从南宁回来时听说高考制度恢复了,野心勃勃的她觉得,凭她的基础,全县哪怕只有一个人考上,那也肯定是她。而且在高考之前,广西电影制片厂已经口头决定用她,似乎工作也已不愁,还要读书做甚?在这种浮躁的情绪中,她几乎就没怎么好好复习。直到离高考还有十天的时间,她才静下心来,平均每两天复习一门功课,然后就去考了。

  高考过后,由于她当年投给《广西文学》的一首诗为抄袭之作的事情被人揭发检举,她的编辑梦彻底破灭。还好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她绝望之时,她因为高考全县第二名的成绩为武汉大学图书馆系录取了。

  海子和格非:

  文学梦的开始

  也就在这一年,两个同为16岁的农村少年——海子和格非——分别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法律系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两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开始了他们最初的文学梦想,只可惜同途殊归:一个已经让自己“凤凰涅”,在山海关的铁轨上献身给了诗歌;一个却享受着先锋小说带来的巨大荣誉,在清华大学继续着他的“光明大道”。在华东师大时期,格非曾经不无感激地谈到过高考对他的影响,确实,在当时,它是让一个农民成为一名知识分子的唯一捷径。


《小康》2005年第08期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5-08-13


2005年01月(《小康》)


2005年02月(《小康》)


2005年03月(《小康》)


2005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