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5年06月《小康》
  栏目:特别报道
中国医改的“望、闻、问、切”

★文 /颜剑 张志

  编者按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走到今天,恰似一个人正身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至为关键。却因来时匆匆,道阻且长,此际也颇为疲乏,大有力不从心之感。然而下一步总得迈出去,需要尽快迈出去,否则,拖得越久越被动,越艰难。不过在迈开这一步之前,也十分有必要进行反思,并修正前行的方向。

  二十年来医改的成就自不必说,不怕低估,不容否定,不可抹杀。但更为重要的、更为迫切的,则是当下!而当下的情形实在不能乐观:昏昏然,飘飘然,盲目者有之,糊涂者有之。然清醒者亦有之。

  考察医改的重点,无外乎医院和农村,这也是难处所在。设医院之目的,在荟萃名医,治病救人而已,可现而今,医院自身竟不能健康生存,难以为继,又如何担当保障、提升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所以,必得先为医院“输血”、“降压”,是为急务。

  毫无疑问,担负起这个职责的,应该是我们的政府,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府,而不仅仅是其卫生部门。因为说到底,在目前条块利益分割、冲突、转型的复杂背景之下,单单一卫生部门根本无法应对此种局面。而对于农村,原本底子更薄,困难更大,需要花的心思、下的功夫就更多,非政府莫能。

  政府责无旁贷,必须来主导医疗体制改革,让所有中国人都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都能享受更好的“生命小康”!

1568876350499131.png

  为谁而改?由谁主导?非市场化不可吗?

  作为医疗体制改革重中之重的医院改革正处在关键时刻。原先认为,医院改革的关键问题即产权改革,不过历来也引起激烈争论。目前,种种迹象显示:医院改革的风向已经发生变化,由政府来主导的思想似乎开始代替市场化成为主流。

  “望”:市场化的饕餮?

  “名医荟萃植炎黄龙根,群英倍出育华夏栋梁”,这是北京新兴医院挂在大堂里面的一幅对联,横披:“新兴送子”。经过2004年一场疾风暴雨式的媒体抨击后,2005年初夏,新兴医院门前依然是车水马龙。来自全国各地的求医者,慕广告之盛名而聚集于这栋只有两层小楼的治疗“不育不孕的航母”。

  尽管在北京,新兴医院的媒体广告投放已经受到很大限制,但其在许多二三线城市电视台的广告投放却一直没有停止。治疗“不孕不育的航母”在密集的广告轰炸之后,“深入人心”。在这一点来说,北京新兴医院在市场开拓和品牌营销方面真是可圈可点。

  新兴医院在市场推广方面的大手笔投入带回的是巨大收益。湖北襄樊的黄先生对记者说,“我跟我老婆一上午仅化验就化了近5000块钱,还不知道药费要多少呢。” 黄坐在医院大厅的椅子上,他的身后挂着许多大红纸的感谢信。

  黄把当天所做的化验单收费单递给了记者。这张收费单上面,化验项一栏通篇只有“化验”二字,并无具体化验项目名称。“来之前根本没想到会有这么贵的化验和药费,”黄说,“而且医生也不能保证我们肯定能治好。”

  下午3点半,黄拿到了处方单。和其他患者一样,他夫妇俩将要连服三个疗程的药。药费为1万多元,拿到的药需要一个巨大的编织袋才能带走。此时,他对记者惟有苦笑。

  “新兴医院的案例应该来说是极不正常的。”一位知名医疗体制改革专家表示,“这也许是我国这么多年医疗改革结果的一个表现。无论是监管体系、还是激励机制、以及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等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漏洞。”

  新兴医院并不是唯一如此行事的医院。打开任何一个地方电视台,都能在屏幕上看到治疗不孕不育、美容、前列腺类病症的广告,这些医院都有着深厚的市场化背景。但不论实际效果到底如何、医疗费用是否高昂,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这些市场化运作的医院,国家并没有专门的监管体系以及相关的监管机构。

  因为监管体系的缺乏,许多市场化运作的医疗机构在最大程度上表现出其逐利的本性。2005年4月,媒体揭发的河南新郑某医院将病人抛弃荒野的行为更是走向了极端。然而,谁能说这个案例也仅仅是个案呢?到底有多少已经被隐藏了?

 
编辑:田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5-06-19


2005年01月(《小康》)


2005年02月(《小康》)


2005年03月(《小康》)


2005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