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5年06月《小康》
  栏目:决策建议
破解乡村债务难题

★文 /蔡钰武

  乡村债务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主观因素来讲,一些乡村干部存在着“借钱不要本届还”、“借债保运转”、“债多人不愁”的模糊认识,是造成乡村债务增加的思想根源;管理决策水平低,盲目上项目造成资金沉淀,是导致乡村债务增加的问题所在。

1568797949250084.png

漫画/贺晓科

  而从客观上讲,主要是体制和政策等因素造成的,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财政体制不平衡,乡村事权大于财权,硬性财政支出多,收不抵支。据农调队测算,全国乡级每年需要3700亿元才能维持合法生存,如果按支出的70%计算,也要支出2590亿元;而总来源只有750亿元,收支相抵每年相差1840亿元。

  二是农村公共品需求日益增长,加重了乡村债务包袱。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公益性投资等的投入需求增加,“举债搞建设、贷款谋发展”成为普遍现象。有资料显示,在乡村债务中,用于乡镇公共品建设投入的占债务总额的40.9%,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经营条件的占10.4%。

  三是以减负为目标的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转移支付机制的不配套,增加了乡村债务的机率。农村税费改革在制止滥收费、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上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而新的乡村财务管理体制并没有随之建立起来,乡村用来维持日常工作运转的可用资金越来越少。临时性的国家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数额小,中间抵扣的环节又多,真正能到村的很少。要解决农业生产经营性的投资问题,还得要靠借债来维系。

  四是财政供养人员多,支出过高。现在的乡镇,按国家规定的正式编制一般只有30左右,但实际上各类工作人员有的100多人,有的甚至还要多。如此沉重的人员负担,约要吃掉80%左右的财政收入。

  五是上世纪兴办乡镇企业,留下了乡村债务隐患。在乡村债务中,兴办乡镇企业而留下的债务占债务总额的11.3%。

  六是弥补农村合作基金会亏损,增加了乡村债务。

  由此可见,化解乡村债务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既要全力抓好现有债务的化解工作,又要建立预防新债务产生的长效机制。

 
编辑:田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5-06-18


2005年01月(《小康》)


2005年02月(《小康》)


2005年03月(《小康》)


2005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