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中国农村存在一个新的危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闲置,他们有书不读、有工不做、有田不种、有店不开、有厂不进;无人生目标、无吃苦精神、无一技之长、无文化知识,被人们称为“五不四无”青年。 这些青年大都生活在城乡结合部地区,依赖上辈,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生活”,这种现象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后果非常令人担忧。 专家和社会学家分析认为,造成“五不四无”青年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二是社会环境上的背景;三是文化生活上的贫乏;四是家庭长辈的宠爱;五是青年组织上的涣散。 自上世纪80年代始,农村团组织可以说是一年不如一年。近几年,村组织规划调整,村干部精简,村里基本上没有专职团干,村里青年组织早已名存实亡,活动基本停止。即便乡镇每年也是象征性地搞两次应景式的活动。 综上所述,必须采取措施,遏制农村“五不四无”青年蔓延的势头。各级党政组织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以解决。 首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其次是健全农村青妇组织,现在乡村体制、经济结构、居住方式、就业形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的组织体制已不适应。要以变应变,探索新的组织形式。 另外,树立青年致富典型、开展多种知识培训、活跃农村宣传阵地等方式也是需要的。 当然,各地政府也要制定一些激励创业的政策,努力搞好服务,营造好良好的社会环境。
《小康》2004年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