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之前,游学德国。某日在西南城市路德维希港,恰逢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在街边广场做竞选演讲。时值科尔任总理的最后几年,竞选形势明显不利,而路德维希港是科尔的老家,他对这里的选情充满希望。正当衣装笔挺的科尔妙语横生、舌吐莲花之际,人群中突然飞来一个鸡蛋,正中科尔魁梧的身体,蛋黄溅得满身都是。措手不及的科尔有些狼狈,但他只是掏出手帕擦了一下衣服,朝肇事者瞪了一眼,随即恢复了正常,若无其事地继续他的演讲。 目睹此景,路人不觉赞叹:政治家风采当如是! 然而,有研究德国当代史的前辈告诉我,科尔的风采其实算不上什么,科尔的前任们的事迹才叫做精彩:如第一任总理阿登纳当年为反抗纳粹几次锒铛入狱,战后斡旋于盟国之间,使得西部四分五裂的国土统一起来,之后领导西德创造经济奇迹;又如勃朗特,坦然在华沙二战死难烈士纪念碑前下跪,一举赢得曾被纳粹德国蹂躏过的民族的谅解,正是他,为最后两德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然而,仿佛是一个规律,战后五十年来,各国政坛领袖政治风采日益趋于黯淡,影响力似乎都在削弱:无论是德国的阿登纳到勃朗特再到科尔,还是美国的罗斯福到肯尼迪再到克林顿,均呈“效益递减”状态,当代的政坛领袖们似乎已不能像他们的前辈那样足以对社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其个人才能总是无奈地通过“做秀”才能显示出来。 不能认为这些当代政坛领袖才能均不如前辈,事实上,正是因为隐藏于他们身后的政府已经进入“规范运作”的状态:运行流程、操作规则、协调机能、纠错机制,等等,经过历代制度设计者的千锤百炼,已经根据其国情得到了极大完善,不会因具体某任领导者能力的高低而产生大的波动。 往往在政经形势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这些领导者就会显得“无所事事”,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就是政府的运营能力,或者说执政能力。 在现在的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却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政府职能的重新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界定,社会各层面的利益平衡,对政治经济危机的预警和防范——这一切都需要执政者做出周密的、前瞻性的制度安排。9月16日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的便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 本期一些稿子关注的重点也正是政府致力于加强执政能力的过程,如处理三峡移民问题,反腐防腐和吏治,政府在市场中的位置,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在我们这里,面对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政府的执政能力至为关键,政府还不可能像发达国家的政府那么“超脱”——只有当这一切逐步理顺之后,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起来、社会主义法治真正得到确立,我们的政府职能才能真正“到位”,我们的官员也才能做到行事清晰、行为规范而步调从容。 当下,我们需要的是政府的执政能力,而政治家的风采则在其次。
《小康》2004年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