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4年07月《小康》
  栏目:乡村
安顺场:“强渡”大渡河

★文 /秦俊勇

  四世同堂的中产家庭

  “虽然叶荣富一家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块,但据安顺场村支书邱云清说,叶家已经是村子上的中等户了。”

  “那天,我看见成千上万的红军从山上下来。” 提起1935年,已89岁的叶荣富滔滔不绝。自1996年帮助红军渡江的最后一个老船工去世,叶荣富现在是安顺场村唯一健在的见过红军的人,叶荣富家今天已是四世同堂的中产家庭。

  1935年5月,红军抵达安顺场。叶荣富刚满20岁,年轻好奇,约了几个伙伴,一路尾随,跟着红军一起向前跑。在一个村庄,队伍中突然有个人大声喊话,“我是刘伯承。”这句话给了叶荣富深刻印象,直到现在,他还记得刘元帅有一只眼睛不好。

  25日,红军开始强渡大渡河,叶荣富趴在营盘山山坡上紧张观望。枪声紧密,炮声不断,一颗炮弹把对岸的一个碉堡掀了个底朝天。最终,红军渡过了河,但也有一只船翻在江心。

  “人多啊!一直过了七天八夜。”叶荣富坐在家里的破沙发上,头上戴了顶红军帽,边打着手势边跟记者聊红军。红军走后,叶荣富也离开了安顺场,在外乡做了一年的保长,没有工资。因为当时县政府并没有下达正式委任状,叶荣富又回到了安顺场。

  叶荣富现在四世同堂,生活安稳。可有件事让他很遗憾——家里一直是独根单传。叶荣富的儿子叶发清今年59岁,叶发清的儿子叶桂华35岁,叶桂华的儿子11岁,马上读初中了。

  记者见到叶发清的时候,他刚下工回来,在家做晚饭。简单的一个炉子,摆在屋子中央,上面架了一口大锅,火烧的正旺,旁边的菜板上摆着四季豆和茄子。“晚饭就吃茄子炒四季豆。”

  憨厚的叶发清和儿子最近在村里的工地上干活,一天20元,干一天算一天。如果没活干,叶发清就回家种田,虽然家里四代人加起来还不到2亩田地,而且无论怎样伺候也不如打工挣钱多。

  叶发清给记者算了一笔种田帐:一亩地需要化肥,尿素、碳氨之类,约合150元;春天50元犁地费;插秧买种100元;杀虫灭害50元;平时人工照顾折合100元,秋天收割打谷100元。按照当地的生产能力,亩净产在1000斤左右,收入900元,最终减去所有支出550元,实际收入在350元左右。

  一亩田收入不足400元,远远低于打工所得,所以叶发清平时尽可能去做些零工。但是这样的零工机会也不是很多。正说着,叶发清的儿子从外走了进来,今年35岁的叶桂华显得憔悴,他的负担更重:爷爷跟他一起生活,同时还得支付自己孩子的读书费用。

  虽然叶荣富一家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块,但据安顺场村支书邱云清说,叶家已经是村子上的中等户了。而像叶荣富这样的人家,占到了整个村85%上下。不过,村支书是个例外,他属于另外5%左右的高收入者。

  富裕的村支书

  “邱云清的小儿子辞去县城的工作,几千块钱买了一辆吉普车,专职管理水电站的日常事务。”

  走在街上,不时有村民跟村支书邱云清打招呼。邱的祖上其实并不是安顺场人,上世纪30年代,邱云清的父亲被抽调开凿二郎山公路,后来就在此地成家。日本投降的那一年,邱云清诞生在安顺场。

  年轻时,邱云清担任村里的民兵队长,负责治安防卫工作。1970年代,安顺场村搞建设,在大渡河修建水坝防洪灾,但河岸对面的村庄不同意,他们担心建坝后洪水将涌上对岸,结果两方争执不下,直至枪炮相加。安顺场武器精良,机关枪、小炮、自动步枪一齐上阵,对岸只能用步枪还击,双方就隔着大渡河射击了十多天。

  说起当时的情形,邱云清依然兴奋不已。结果上级出面调停,最终达成协议,安顺场村的大坝如愿修建成功。土地承包到户以后,邱云清开始一门心思赚钱,组建了建筑队。安顺场村80%的房子都是邱的建筑队修建的,包括他自己家的房子。

  而后,乡里出面要求他担任村里的支部书记。起初邱云清很不情愿,自己事业蒸蒸日上,没有足够的精力管理村里的工作。但经不住老乡长的一再要求,就答应了。“我当时就想让他出来担当村支书,用先富起来的人带动没富的人。一开始他担心自己没有精力,不过最后我还是把他拉过来了。”已经退休的罗向如乡长现在说起来,仿佛是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邱云清不负重望,一干十几年,把村里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当然,他自己也没有耽误赚钱。

  2000年,邱云清在安顺场边的一条河上盖了个水电站,年发电量达到400千瓦。这是县里第一个新建的个体水电站,总投资90万元。安顺场河流众多,除去大渡河,还有一些小型支流,水电站也就成了安顺场致富的主要途径。现在一共有23座水电站,每年可以带来上万的税收。

  对于邱云清来说,投资90万元很是冒险,因为政策可能发生变化,或者用电方拖欠费用。但现在,整个项目运转良好。为了更好的管理水电站,他的小儿子辞去县城的工作,几千块钱买了一辆吉普车,专职管理水电站的日常事务。如果外部条件不发生变化,邱云清打算用5年的时间收回投资,并计划寻找机会再造一座水电站。

  邱云清家里还有4亩田地,平时种些水稻、蔬菜,基本不卖,当然也不用到市场上买。

  “自己家种的是绿色产品,吃得放心。”

  而说到村里的未来,邱云清表示还是跟着乡里走,因为安顺场乡政府就在安顺场村。

  乡长的计划和彝族老乡长的希望

  “罗向如认为,如果生意都像今年这样的话,投资十五、六万的红度园,4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安顺场乡政府是一座新盖的三层大楼,白色的外墙在阳光下格外耀眼。院子里,几个农民在一起议论着什么,他们旁边有几块牌匾,上面是安顺场的未来规划图。从规划图上看,这将会是一个新型的小城镇,未来的百姓多以经商为主。

  乡政府大院的隔壁是八一小学,这是由中央军委和各部委捐助的希望小学。

  乡党委书记高万刚坐在他的办公室里,一脸疲倦。此前几天,安顺场乡刚刚举行完“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揭幕仪式,来了很多省里的、市里的以及成都军区的人,“都是高级领导”。揭幕的同时还举行了一场安顺场有史以来最隆重的晚会——安顺场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这两次活动是安顺场振兴计划中的一部分。为此,高万刚足足准备了半年。

  在高万刚的计划里,安顺场将被打造成一个旅游乡,而营造声势提高知名度则是最好选择。强渡大渡河作为当年红军长征中的关键一环,高万刚认为一定要很好地利用这个资源优势。今年“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的建成,接下来,他准备修建一个红军花园,修复当时红军强渡大渡河时的机枪阵地和迫击炮阵地,开发旅游资源。

  同时,高万刚计划向国家申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今年上半年,已经把材料交给有关部门审批。在他的规划里,现在村里的百姓要修建新房,必须按照乡里的规划统一进行,不能随便搭建房屋。

  让高万刚最头疼的是交通和资金问题。由于交通不便,安顺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外来资金注入,只有本地民间资本投入一些项目,离高的要求还远不够。现在,高万刚只能寄希望于2006年,据说那时,安顺场所在的雅安市会修建一条到攀枝花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一旦通车,成都到安顺场的时间将大大减少,外来资金和游客会增加很多。

  虽然高万刚的宏远计划还需要时间的考验,老乡长罗向如对此却充满信心。安顺场是四川西部旅游环线上的一部分,政府在开发旅游的同时鼓励村民兴办旅游相关产业,罗管理的一家名叫红度园的休闲场所尝到了甜头。

  红度园在大渡河边,2003年在两间小屋的基础上扩建到占地13亩的规模,能一次性容纳250人吃饭、休闲。从2004年1月份到6月1日,红度园已经接待客人在万人次以上。罗向如认为,如果生意都像今年这样的话,投资十五、六万的红度园,4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罗向如是彝族人,在彝、藏、汉杂居的安顺场乡,彝族人占到全乡6000多总人口的40%。作为红度园总经理,罗向如管着手下的14个员工。平日,他会坐在院子树下,饮上一杯凉茶。河风吹过,轻轻拂面,生活很是悠哉。

  但罗向如显然不满足于现况,他说:“我们现在还是初级的农家乐,我们的目标是高级的农家乐。”


《小康》2004年第07期

 
编辑:相遇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4-07-01


2004年01月(《小康》)


2004年02月(《小康》)


2004年03月(《小康》)


2004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