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4年07月《小康》
  栏目:社会
淮河镇 漂在水上

★文 /赵奕

  乡镇干部的抗洪生活

  2004年6月初,安徽明光往江苏盱眙的公路上堆满了农民晾晒的麦子,又到夏收季节,明盱路变成金色大道,麦子一路从安徽铺到江苏,如果不是刻意找寻,难以发现苏皖两省的交界处。

  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从安徽来到江苏。虽然苏皖两省基本沿淮河划河而治,但是明光和盱眙大量的“插花”地,让这段省界变得“犬牙交错”。

  离明盱公路不远的地方就是淮河。去年此时,淮河两岸正在抗旱。一到夏收秋种时分,沿淮地区就开始为水发愁。当时水利部门的预测:2003年,淮河水量是中等偏旱年份,各地区必须开始着手抗旱工作。

  这一年,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自6月21日起,到7月下旬,整个淮河流域普降暴雨,一连二十多天不停歇。淮河洪水从上游奔涌而来,地处淮河中下游的蚌埠,淮安等地顿成水乡泽国。

  富淮滩,淮河在盱眙县境内大大小小几十个滩涂之一。淮河水涨,富淮滩就有灭顶之灾。现在,让程道富回忆当初的情景,他仍然心有余悸。隔河眺望对岸的富淮滩,程道富托腮不语,思绪回到了一年前。

  程道富是盱眙县淮河镇的副镇长,分管公安和防汛抗旱工作,去年是他担任副镇长的第一年,鬼使神差碰上大水。

  这一年,淮河镇“漂在水上”。

  花园村是富淮滩里面的小村子,一共92户,400多口人。在不能“伤亡一个人”的要求下,撤出这几百号人也是十分困难的事。对口管理花园村疏散工作的就是程道富,程说:“老百姓不愿意离开,又不想被冲走,把自己绑在了树上。”

  留在圩子里面的都是老弱病残,虽然家当只有一点,但农民愿意拿命去换。

  程道富已经在堤坝上守了十多天,每天休息4、5个钟头。他一次又一次跟着冲锋舟来到花园村,农民世代居住的土坯房全部倒塌,眼前一片狼藉景象。程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拉网搜索,漫天的洪水让他的思维有点混沌。

  抗洪,淮河两岸的夏日旋律

  富淮滩是盱眙鲍集圩行洪区的一部分。去年,数以百计的像程道富一样的干部在这个行洪区,坐着冲锋舟,像战士一样守望一片汪洋或者守望一段大堤。在整个淮河沿线,这样的干部更是数不胜数。

  7月初开始的淮河大水,集中考验了淮河两岸的抗洪能力。鲍集圩行洪区在短短几天内撤出7.3万人,而在盱眙县所在的淮安市,安置人数上升到28.9万人。把目光放宽,整个淮河流域因为2003年大水而转移的灾民数量达到70万。

  仅江苏淮安一地,就有5000多人。2003年2003-50亿元以上,这笔钱将用于40万人的搬迁。

  今年2004年工作会议上,防总总指挥,安徽省省长王金山强调了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旨在落实2004年淮河进入汛期以来,河南的水情很快变得紧张。15日,河南信阳市政府洪水未到就提前疏散了淮河河滩上的2003年特大洪水给人造成的心理压力是让人洪水未到便退避三舍的根本原因。

  <span style="font-family: " &#11"="">50年的治理,最后还是水进人退,让人多少有点无奈。

  淮河岸,为水而争

  淮河流域的22个行蓄洪区,几乎都在安徽境内。

  淮委防汛办主任徐英三把淮河的这些行蓄洪区叫做“坛坛罐罐”,他说,去年先后用了9个,这些坛坛罐罐的使用,保住了下游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

  每次都保下游给让安徽的地方官员难于接受。不少地方官员反映出对下游省份的不满,认为在安徽行蓄洪就是为了保住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

  而在江苏,一些官员对淮河水利建设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盱眙县的一位水利干部直接指出地处安徽境内的淮河委员会偏心,“盱眙县的鲍集圩与安徽省的明光市隔淮相望,看看鲍集圩的土堤,再看看明光的淮河大堤,都是行洪区,两边的堤防标准不一样,那么到底在那边行洪?”

  面对淮河跨省治理的问题,淮河防总总指挥王金山在今年的防总工作会议上说:“流域各省要充分认识淮河防总在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淮河防总的权威。”

  除了上述情况一直困扰淮河治理,治淮方略本身在大洪水过后也遭到怀疑。有专家认为目前的淮河治理,主要还是以堵防为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淮河的水患。

  而近日,关于淮河的污染问题闹得沸沸扬扬,10年,600亿元的淮河治污费用,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一位淮安市的水利官员说:“枯水季节,蚌埠闸连污水都舍不得放。等到洪水来了,就拼命下泻,2000多平方公里的污水团从上游下来,水里的一切都死光光。”

  江苏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李宏业认为淮河现在面临着三大问题:“防汛抗旱,污水治理,水资源调配,任何一个问题处理不好,淮河的命运都很艰难。”

  关于淮河的命运,淮河镇副镇长程道富考虑得不多,他这两天正在组织夏收工作,农民在去年淹没的滩涂上种上麦子,现在等着收割,如何把大型收割设备运上滩涂是个让程道富发愁的事情。

  淮河镇今年抗洪储备已经基本到位,农业人口按照每人两条编织袋,户均一根木桩缴清费用。对于淮河镇这个“漂在水上的镇子”,一入盛夏,全民抗洪的时间就到了。


《小康》2004年第07期

 
编辑:相遇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9-10-31


2004年01月(《小康》)


2004年02月(《小康》)


2004年03月(《小康》)


2004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