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4年05月《小康》
  栏目:求是
晚清的“买官卖官”

★文 /任恒俊

小康2004.5_页面_59.jpg

小康2004.5_页面_60.jpg

小康2004.5_页面_61.jpg

  浙江山阴县人蒋渊如看到买官有利可图,尤其是知县的职位,少者每年可得银子数千两,肥缺则可得10万两。如果不理睬舆论,遇事纳赂,则收入数十万两不难。蒋渊如苦于资金短缺,就与唐文卿、陈柏生、王平斋、吕少川等朋友筹商,5人集资捐了个最新花样最先得缺的候选知县。彼此在神前歃血为盟,议定:5人分工,蒋任县令,唐任刑名师爷,陈为钱粮师爷,王为钱漕家丁,吕为转递公事的家丁,以防肥水外流。贪赃按集资多少分配。数月之间,乘朝廷规定的郑州黄河工程捐例第一卯出资上兑,得到一个肥缺知县。上任以后,按所定分工,蒋以县令高坐大堂,待唐、陈以幕宾之礼,视王、吕则如奴仆,各无怨言,同力合作。5人团伙上下其手,贪赃枉法,年收入达20余万两。朝廷3年考察中,蒋以贪污罢官,但5人如愿以偿,满载而归。

  这则故事,或许出自虚构,但清末朝廷明码标价,公开卖官,美其名曰“捐纳”,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会出现这样的故事。

 
编辑:相遇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4-05-01


2004年01月(《小康》)


2004年02月(《小康》)


2004年03月(《小康》)


2004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