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4年05月《小康》
  栏目:生活
南泥湾爱情故事 花篮的花儿香

★文 /赵奕

小康2004.5_页面_50.jpg

小康2004.5_页面_51.jpg

小康2004.5_页面_52.jpg

小康2004.5_页面_53.jpg

小康2004.5_页面_54.jpg

  “花篮的花儿香。”一曲老歌唱红大江南北。

  尽管时代变迁,政治、经济风云变幻,爱情在南泥湾永远是一个永恒主题。

  拓荒者的马背爱情

  即便是现在,延安到南泥湾路也不好走,45公里的路程需要两个多钟头。一方面道路因为改扩建工程变得拥挤;另外,盘山公路使汽车连甩开自行车都十分费力。

  但是,刘宝寨如果还活着,见到这样路会非常开心。他是359旅9团9连的副连长,王震的马夫,第一批进驻南泥湾的人。当初,他从延安进驻南泥湾整整走了3天。一路披荆斩棘,脚下踩着一尺多厚的树叶。

  走3天路,在刘宝寨来讲不算什么,他在四川加入红军,翻过雪山,穿过草地,一路跋涉走到陕北,边走路还得边打仗。现在,刘宝寨要放下枪,抗起锄头,接受上面的安排去种地。虽然,跟着红军闹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分田地,但早早地回到土地上,却让刘宝寨有点失落。

  南泥湾的生活很有规律,刘宝寨晚上打土窑,白天开荒,吃的是小米饭,用的是小米加步枪。那时候,南泥湾的开拓者们大多没有文化,359旅还组织大家拿桦树皮作纸,用烧好的柴火棍子当笔,学习认字。

  1941年初夏,刘宝寨47岁,未婚。

  动荡的战斗生活有了一丝宁静,成家立业不只是刘宝寨的迫切愿望,也是绝大部分红军战士的愿望。

  刘宝寨跟老伴如何认识的,他们的儿子张金龙说:“在战斗当中认识的。”母亲也是红军,他们都是雪山草地过来的,父亲在南泥湾九龙泉,而母亲在更远的牛屋村。

  1946年春天,刘宝寨52岁,新婚。

  张金龙觉得父亲是幸运的,他讨到了老婆,但父亲的绝大部分战友打了一辈子光棍,就拿后来留在南泥湾村的14个老红军来说,他父亲是唯一娶了老婆、又有了孩子的人。

  今年72岁的张金龙掰着手指头数,有多少老红军连烧纸送钱的人都没有:“吴成恩,魏志财,李志安……。”

  其实,刘宝寨差点跟他们同样命运,他和老伴有个亲生儿子,刚出生就碰上胡宗南围剿解放区,孩子当时发烧,没办法医治,夭亡了。张金龙是刘宝寨的养子,刘宝寨收养他,不光为了有人给自己送终,更重要的是救张金龙一条命。

 
编辑:相遇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4-05-01


2004年01月(《小康》)


2004年02月(《小康》)


2004年03月(《小康》)


2004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