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4年04月《小康》
  栏目:社会
西柏坡准备“进城”

★文 /赵奕

  西柏坡的城区、郊区和山区

  西柏坡是一个不大的村子,五百多亩地,被太行山脚的两个小山包紧紧地包围着。历史上,沟通村子和县城的是泥泞的山路和独轮车。而如今道路已非常便利,宽阔的马路,两旁的绿化带使来访的各类人士十分养眼。

  五百来亩地上生活着67户人家、170口人,他们的房子盖得各式各样。根据房子的阔气(或寒酸)程度,老乡们开玩笑地把西柏坡从北往南分成“城区、郊区、山区”。

  焦春雪,今年83岁,住在 “郊区”。焦大娘见过毛主席,1948年时,担任西柏坡妇救会主任。

  大娘说,那个时候村里不知道来了毛主席,只说是一位校长。逢到过中秋节,春节,“校长”院子里就非常热闹,有人跳交际舞。焦大娘当时18岁,不懂交际舞,有一回毛主席邀请她跳舞,手伸到面前,她还不明白怎么回事。

  提起毛主席,焦春雪就有说不完的话,虽然毛主席没有再回到这个小山村,但垂垂老矣的焦大娘觉得六十多年前的一切都像发生在昨天。

  焦春雪没有经济来源,靠子女赡养过活。尽管如此,她对生活现状仍然满意。她说,她感激毛主席解放了他们,他们在那以后就再也没吃过糠,吃上了窝头。焦春雪现在住在一栋二层的水泥房子里——这样的房子,村里有好几栋,整齐划一,是西柏坡为评选文明示范村而修建的。

  焦春雪对于能住进这样的房,感到非常幸运。从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看过来,能看到她家所在的地方。这片房子成了西柏坡村落建筑的“分水岭”,往北是一片豪华的小洋房,往南则是为水库移民修建的土坯房子,修建时间为1960年。

  西柏坡的“城区”由11家饭馆组成,多为二层楼的建筑,也有三层楼房。它们从中共中央旧址往南一路排过来,占据整个西柏坡东面的山坡,远看气势十足。

  这片“城区”中,冯社社家是“市中心”。

  冯是副村长,西柏坡最气派的房子就属于这位副村长,造价80万元。在一个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的河北山区,80万元的房子是豪宅。

  太行山属于沙砾岩,造房代价非常大。需要多大的宅基地,就必须把相应面积的山石炸开。一般用来平整山地的花销和随后建房的花销差不多。

  冯社社热心村里的工作,平时很忙,只有到晚上才有时间和记者聊天。

  谈起房子,冯社社的话多了起来。问起还债的压力,他觉得30万元钱贷款不能算压力。他现在把自家的房子承包给别人开旅馆,一年的承包费用就6万元,5年内能还清贷款。加上家里共8口人,每个人都有固定工作,每人年收入都过万元,按照冯社社自己的话说:“我觉得家里已经实现小康了。”

  从冯社社家往南走,穿过郊区,来到山背后,这片朝西的山坡就是西柏坡的“山区”。房子不少是建在1960年造水库、移民的时候。四十多年过去,不少已经破败不堪,其中包括闫建岗的房子。

  闫建岗有两个“唯一”。他是全村唯一住在危房中的人,也是村里唯一在纪念馆工地上打工的人。

  自从1976年中共中央旧址重建完成,西柏坡的建设就没有停止过,其后又修建了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影视厅等。周围几个乡的农民都在这里打工,而本村的就只有闫建岗一人。

  西柏坡人不愿在工地上打工,当地人认为这样会很失身份。在西柏坡村的打工仔和村里人的比例为1:2,并且做着当地农民不愿意干的活。

  闫建岗不可能靠种地维持生活,西柏坡村自从50年代修了岗南水库,人均耕地降到3分不到。近年来,由于修建各种旅游项目,耕地又减少到2分。西柏坡大部分人吃着国家统销粮。

  闫建岗也不可能到邻居家打工,他说:“让那些老板花大价钱去雇佣一个亲戚朋友,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闫建岗是工地上唯一穿中山装工作的民工,他不怎么跟那些来自更偏远山区的农民工说话,默默地刨着石子。挣着每天17元的工钱。

  2004年3月,闫建岗领到了2002年的工钱。

  西柏坡的富人和穷人

  一进西柏坡,道路两旁的各种女人就涌了上来,向来客招呼。她们受雇于各个饭店。平时聚集在村口,等待前来的游车,向下车的游客游说。据说还发生过为争夺客人把胳膊拉成骨折的事情。

  冯蕾是个20出头的女孩,家里开饭店,是西柏坡典型的富人。

  她去年嫁到西柏坡,现在负责到广场上拉客。早春三月是西柏坡的旅游淡季,冯蕾上午在广场上等一会客人,没有结果也就算了。

  记者到达的日子是2月20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

  这天的西柏坡生意比较好。中午来了一批省里文化厅的人,五六十号人。有一群游客在旧址里面转悠,冯蕾一问还没有吃午饭,就拉了过来。“没想到这群人这么能吃,说好5块钱管一个人吃饱,他们每个人吃了7、8块钱的分量。” 冯蕾抱怨。

  不过冯蕾心里还是很高兴,今天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下午,她借了部《无间道2》过来看;她的公公婆婆忙着在饭店楼上砌一堵墙,准备刷成广告牌;丈夫去了县城,要采购一点东西。冯蕾说,为迎接五一黄金周,饭店准备重新装修一下。

  冯蕾说现在搞旅游也麻烦,档次不够不行。他们家准备把楼上都搞成标准间。搞了标准间,收费才能上去,不能像现在一天收旅客20块钱,还管吃。

  当初建旅馆,冯蕾家借了9万元,“标准间改造工程”要再花5万元,还得借。负债经营成了西柏坡旅馆的共性。问冯蕾装修好的标准间收费多少,冯蕾想了一下:“100元一晚上。“

  由于旅游的发展,西柏坡人的生计基本围绕旅游展开。西柏坡人的职业目前分成几种:开旅馆、餐馆的大老板;卖纪念品和土特产的小老板;以务农为生的农民。

  闫建库是务农为生的农民,他的情况不如闫建岗,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借住在村里的公房中。

  村里靠种田为生的农民,情况不比闫建库好到哪里去。

  闫建库爱土地,他家的土地被拾掇得非常好。不过地太少了,老婆、两个孩子、加上自己,土地不超过1亩。他为了种那点地,每天要划船穿过水库到山那头去。

  闫建库向村里承包了土地,他想通过种地发家致富。土地是18亩大棚,承包款6600元一年,承包期三年。他借了5000元付了首期定金。

  第一年,闫建库技术不过关,西红柿都没有种出来,赔了。第二年,也就是今年,闫建库说自己摸到了门道,应该能赚钱,可是有风声传出,说是村里要搞旅游开放,准备把18亩土地收回去。

  闫建库说:“听说村里要赔我损失,可是我忙活几年,也没来钱,将来也没有活干了,也没有钱赚了。”

  西柏坡的村官和村民

  谈到西柏坡,就不能不谈及岗南水库,闫建岗和闫建库就出生在水库修建那年。那一年,正值西柏坡大规模改建,因而两人都没能见到老的西柏坡是个啥样。

  早在1948年,毛主席进西柏坡的时候,这里还是个大村子。当时不叫“西柏坡”,而叫“柏卜村”。村子有上千口人。村里的老人说,那时候下雨也丰收,不下雨也丰收,柏卜村得到一个美誉——中国的乌克兰。

  老人们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当初西柏坡的模样:滹沱河水潺潺地流进平山县的谷地,绵延50多里,清澈见底,捧在手里就能喝。柏卜村上千亩的芦苇荡,每年秋天,苇花在风中摇曳的时候,就是丰收的时候。

  这些回忆在1958年统统沉入水底,那一年岗南水库放水,库容15.71 亿立米。据村里的资料显示,水库设计是按照50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来建的,到了现在,村里正在扩建水库,把防洪标准提升到1万年一遇。

  水库从南向北把当时的柏卜村一劈为二,分成东柏卜和西柏卜。1958年,周恩来视察岗南水库,觉得“西柏卜”还是叫“西柏坡”比较好,西柏坡有了自己的名字。

  西柏坡从山间谷地整体搬迁到山上,还有不少人迁出了村子。西柏坡的土地从人均1亩降到人均2分8,人口从1000人降到100人。农民们原来种的是酸枣、南瓜、黑枣和花椒,现在改种小麦、水稻和玉米。

  和西柏坡村一同搬上来的还有中共中央旧址。山顶重辟一块场地修建旧址,为了维持原貌,98%的木头,石料都用了原来的材料。

  自然条件的恶劣让西柏坡跟农业几乎绝缘,直到改革开放后,旅游业逐渐兴起,这才有了生机。

  西柏坡的现任村长是刘力伟,村长对农业发展不力的现状并不在意,毕竟这是靠“天”吃饭。

  对闫建岗、闫建库的生存状况,刘力伟表示无奈。他说,闫建岗的情况向西柏坡乡反映过,不过现在已经不是集体管着一切的时候了,解决方式只能是自己掏一点,银行贷一点,亲戚借一点。

  对于村里的贫富分化,刘力伟也没有办法。村里去年的人平均收入是2711元,相当一部分人1000元都不到,但同时又有不少人年收入已超过万元。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差距则是十重天。

  刘力伟认为,要想减少贫富差距,就得搞集体经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他们搞过水产养殖。守着岗南水库,每天捕两三百斤鱼不成问题。但后来,上头说这里是石家庄的饮用水源,禁止发展养殖业。

  养殖业不行,就发展运输业,村子组织起车队。本来从山里出去揽活就难,现在,“外头又不让超载了”,车队搞不下去,不得不卖掉。

  不过,由于西柏坡的特殊地位,这几年国家各个部委给西柏坡的援助非常多。

  仅农业部去年在西柏坡的项目,就为村里带来实惠:村级公路的路面硬化;各家各户的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全村的污水处理系统。

  相比而言,咫尺之遥的东柏坡、陈家峪、梁家沟这些村子,它们一样为西柏坡旧址、纪念馆等项目失去土地,回报却少得多,西柏坡村的状况实在叫人眼红。

  因此,刘力伟觉得村里现在的情况已经十分优越,那些收入低的农户不能把希望都放在集体上。“他们守着那么一点土地什么都不愿意干,脑子不灵活,手脚不勤快。”

  话虽这么说,村集体仍旧在努力。副村长冯社社说,3月份西柏坡要上个大项目,投资3000多万元,资方是石家庄的财团。村里将在中共中央旧址西侧,西柏坡“城区”对面的地方,造小吃一条街。

  在更远的规划里,西柏坡将会恢复明清、民国、解放区,三个时期柏卜村的原貌;并且把当初在西柏坡办公的中央各个部委旧址恢复;同时还有一个三星级的宾馆要修建。这个规划的草图已经在绘制,“投资要两三个亿。”

  冯社社最长远的计划是把阻隔“城区”和“山区”的山头炸空,在山腹中搞一个“恐怖城”:“人走在里头,突然蹦出个鬼来吓唬你一下。”这个项目,“怎么也得7、8个亿”。

  “小吃一条街”将收回闫建库的18亩大棚。但冯社社认为,村里旅游业上去了,农民的日子只会更好过。冯安慰,“闫建库不用担心没有钱赚”。


《小康》2004年第04期

 
编辑:相遇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4-04-01


2004年01月(《小康》)


2004年02月(《小康》)


2004年03月(《小康》)


2004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