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1年07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专栏
身边科学:“拥抱自然”真的很难吗?

★文 /尹传红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尹传红

  人类对大自然的向往是身心健康的源泉之一,人类同自然界之间有着切不断的纽带,这条纽带似乎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上都有着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接触大自然和改善身心健康的联系,已得到更多的证实。

  疫情肆虐之时,一项针对多个欧洲国家行动限制期间的研究表明,拥有一个面向自然的视野或者花园,能显著降低出现抑郁和焦虑的风险。而一支加拿大团队自2017年开展的研究披露,对比经常接触和较少接触自然的人群,二者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死亡风险可相差8%~12%。

  不过,由英国爱丁堡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联手进行的一项试验提示,要想得到显著的健康好处,每周至少在自然空间中度过120分钟是一个关键值。这个自然空间,可以是城市公园、绿地、森林,也可以是山区、乡村、海滨。

  沉浸自然,尤其是绿色空间,能够产生多重生理功效:最显著的是放松和减压,缓解精神疲劳。其次是调节免疫系统,可增加机体内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和活跃度,并可减少机体内的促炎性细胞因子,避免免疫系统启动过度防御。此外,还可带来组织供氧量增加、动脉血压下降、血糖水平降低、注意力提升、记忆力改善等诸多益处。

  虽然绿色(自然)促进人之身心健康的相关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人类融入自然所带来的实际健康效益却早已被注意到。1984年4月,《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透过窗口向外看可能有助于手术恢复”。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一位专门从事医院设计的美国建筑师。他在过去的9年里发现,在宾夕法尼亚医院做了胆囊手术的患者,一些人的窗户正对着树丛,能从病床上看到自然景色;而另一些人的窗户正对着棕色砖墙,看不到绿色植物。前者相较于后者,身体恢复得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护士的评估结果更好,需要的止痛片更少,术后并发症也较少。

  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犯人身上。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能从狭小的囚室内看到自然景色的犯人,其请求医疗帮助的频率更低。2005年发表的一篇报告称“自然在人类身心健康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提出,所有公共健康政策都应将接触自然列为正式内容。

  人类对大自然的向往是身心健康的源泉之一,这似乎不难理解。毕竟,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同自然界之间有着切不断的纽带。这条纽带似乎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上都有着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英国自然文学作家迈克尔·麦卡锡甚至提出了自认为更激进的观点:这条纽带就是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所在。人类繁衍进化的大自然不仅仅是一片中性背景,从最深层的心理层面来说,那里仍旧是我们的家园,包含着我们情感上的依恋:强烈的归属感、渴望与爱。

  然而,说来也就是一两代人、五六十年间,作为一种“穴居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动物”,我们跟大自然漠然相隔已久,与山川、森林、溪流和原野渐行渐远。特别是城市里的许多孩子通常热衷于与电视、手机、游戏机为伴,却因此错过了本应与自然亲近的童年。

  对于当下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儿童与自然之间联系“断裂”的现象,国外有学者称之为“自然缺失症”。它特指人类因疏远自然而产生的各种表现,如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肥胖率增加、生理和心理疾病高发等。其实,岂止儿童,成人也莫不如此。近年来,国内外一直有加强“自然教育”、更多地拥抱大自然的呼吁。我们听闻了么?“拥抱自然”真的很难吗?

8.jpg

打小痴迷科普科幻,

书香悦读一路相伴。

分享科学奇美理趣,

留下探索思考印记。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7月上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1-07-08


2021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