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1年04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赫章奏响绿富美协奏曲

★文 /刘彦华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彦华

  中国扶贫看贵州,贵州扶贫看毕节。毕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而赫章,正是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和试验田。

222.jpg

  改变 昔日环境恶劣的海雀村依靠植树造林让荒山变绿洲,如今村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村民收入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图为海雀村美丽的生态广场。

  中国扶贫看贵州,贵州扶贫看毕节。毕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作为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以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赫章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保护中谋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促保护,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协同发展,并于2020年11月23日成功脱贫摘帽。

  “全县累计出列贫困村287个、减贫2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十二五’末的27.19%下降至0,彻底撕掉绝对贫困的标签,历史性地摘掉了深度贫困县的帽子,实现精彩出列。不过,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赫章县将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切实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赫章县委副书记、县长胡海的这番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海雀村:“绿色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贵州有句俗语“纳威赫,去不得”,里面的“赫”,指的就是赫章。赫章,地处乌蒙山深处,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县。上世纪80年代,赫章人口急剧膨胀,当地一度盛行毁林开荒填肚子、“土法炼锌”找票子。竭泽而渔、竭地而耕的落后生产方式使得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程度惊人。数据显示,1987年,赫章森林覆盖率不到20%,其中“苦甲天下”的海雀村甚至不到5%。“山高水冷地皮薄,气候异常灾害多,耗子跪着吃包谷,种一坡来收一箩”是当时赫章贫困状况的真实写照。

  1985年6月2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在《国内动态清样》以《赫章县有一万二千多户农民断粮,少数民族十分困难却无一人埋怨国家》为题,报道了赫章县及海雀村的贫困状况。

  当地的状况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后,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获批成立,赫章也因此成为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试验田,开始了新的探索和突围。

  守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痛定思痛,赫章人下决心找回属于自己的绿水青山。“山上有林就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文朝荣,赫章县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为改变村里恶劣的生态环境状况,自1987年冬天开始带领村民上山植树,几十年如一日,终让荒山变绿洲。

  目前,海雀全村林地面积137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达77.21%。“绿色改变了我们的命运。30多年来,父亲文朝荣带领我们吃尽千辛万苦,把海雀这片林子种了下去,又好好地保护发展起来,土壤肥沃了,水源充足了,生态变好了,粮食产量也提高了,海雀人从之前被人家看不起到现在的了不起。2016年我们全村就脱贫了,大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海雀人的贫苦命运被彻底改变。”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文朝荣之子,每每提及村里的这些树,总是感慨万千,“今后我们要继续保护好海雀的绿水青山,一方面注重退耕还林还草,另一方面始终坚持老支书提出的‘三分种七分管’原则,由村支两委牵头,党员带头,护林员、全村群众共同参与,形成生态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从昔日的黄沙漫天变成今天的绿林环绕,海雀村只是赫章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些年来,赫章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底线,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先后被列为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喀斯特岩溶地区石质荒漠化治理试点县,获得“贵州省森林城市”称号。

  林下“生金”百姓致富

  守住生态的“绿水青山”,换来发展的“金山银山”,怎么换?赫章的选择是,积极推广“林草、林药、林豆、林禽”等林下经济模式,巩固传统优良品种,培育新型良种,打造核桃、樱桃、矮化砧木苹果、花卉苗木、高山茶叶等一批特色经果林产业示范基地,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助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

  “近年来,海雀村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成了100个食用菌大棚、20万羽蛋鸡养殖场、500亩矮化苹果种植基地,发展能繁母牛养殖、脱毒马铃薯种植等项目;还打造了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通过这些产业,海雀村村民收入持续增加,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增收问题,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文正友介绍,接下来,海雀村还将大力发展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增加民宿床位,发展农家乐,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同时还将打造农民产业创业园。

  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的,还有陈润华。

  陈润华,赫章有名的返乡创业博士后,出生于赫章县野马川镇新营村,大学本科学地质、硕士研究法律、博士研究文学、博士后研究古典哲学,当过新闻记者、大学教师和知名高校专职研究员。2017年底,因父亲的一场意外变故,在外拼搏了20多年的他辞职返乡,种起了中药材。

  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如今陈润华的九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拥有一支30多人的专业管理团队,流转了近2万亩土地,带动周边农民种植中药材1万多亩,解决了几百名贫困农民的就业问题。

  不过,在陈润华看来,现在这些谈不上什么成绩,还只是在摸索。“这些年,国家大政方针非常好,赫章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有了很多变化。接下来,希望继续坚持做中药材,做好规模农业。”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扶贫扎下根,群众脱贫有底气。像文正友、陈润华这样的生动事例,在赫章县各乡镇随处可见。

  乡村振兴再立新功

  隆冬时节,贵州省政府1号楼圆厅会议室内却是一派热闹景象。2020年11月23日15点,中国减贫史上的一件大事正在这里发生。

  “经研究,省政府近日对省扶贫办关于批准紫云县等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的请示作出批复,批复主要内容如下:一、原则同意紫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沿河县、榕江县、从江县、晴隆县、望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在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随着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袁家榆的宣读,包括赫章在内的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至此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

  脱贫摘帽不松劲,带着希望再出发。赫章已经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胡海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之有效衔接。”他介绍,为此,赫章县已经进行了一系列工作部署,包括保持帮扶政策的稳定性、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监督管理、抓好产业振兴、抓好生态振兴、抓好人才振兴、抓好组织振兴等七个方面内容。

  产业振兴方面,赫章县将通过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提升,发展壮大山地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实体经济活力,从而提供更多更稳定就业岗位,确保群众增收。生态振兴方面,赫章县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重点,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国储林等重点生态项目,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努力打造“环境优、生态美、乡愁浓”的美丽乡村亮丽名片。

  如今的赫章,正依托“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樱桃之乡”“中国半夏之乡”“中国野生韭菜——多星韭之乡”等金字招牌,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创造乡村振兴赫章样板。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4月上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1-04-06


2021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