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1年03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本期策划
双区广东现代化建设主引擎!广深联动打造全球影响力“双子城”

★文 /麦婉华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麦婉华

  通过实施好“双区”战略,广深“双城”强强联手,全方位推动产业、科技、教育、医疗、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对接协作,成为带动全省协调发展的主动力源,共同探索超大城市协同联动、互利合作的新路径,为全国全省探索经验、引领示范。

  在全球范围,很少有两个特大城市相距不足100公里,但广州、深圳却奇迹般地成为了例外。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在商贸、交通、教育、医疗方面资源丰富;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改革创新动能强劲,发展后劲充足。

  两座特大城市经济总量均超过2万亿元,两城经济总量之和约占广东省一半,同处改革开放最前沿,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核心引擎,被赋予了发挥“双城联动、比翼双飞”作用,牵引带动广东省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使命。

  广州和深圳作为中心城市,既处于珠三角核心区“一核”中,又处于沿海经济带“一带”内,是引领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主引擎。通过实施好“双区”战略,“双城”强强联手,深化战略合作,有利于全方位推动产业、科技、教育、医疗、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对接协作,成为带动全省协调发展的主动力源,共同探索超大城市协同联动、互利合作的新路径,为全国全省探索经验、引领示范。

7.jpg

  广州、深圳被赋予了发挥“双城联动、比翼双飞”作用,牵引带动广东省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图为深圳城市风景

  完善发展联动机制

  2019年9月,广州深圳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广深合作的指导思想、内容、机制,双方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共同引领“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加强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合作等方面深化合作。

  2020年10月22日,备受瞩目的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在深圳召开,两市主要领导出席,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场签署科技创新、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自贸区建设七个领域合作协议,双方合作推向多领域的具体实操层面,标志着广深“双城联动”站上了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

  广深两市以及广东省层面都对“双城联动”都作了部署。其中,《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表示,着力推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充分发挥广州、深圳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深化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人才、就业、生态等领域的合作发展。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完善广深战略合作机制,全方位推动科技创新、现代产业、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对接协作,协同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合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联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综合交通枢纽,共同增强核心引擎功能。

  那么具体来说,广深合作聚焦在哪几个方面?又将如何全省“一盘棋”部署?记者从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获悉,广深联动从5个聚焦着手。首先是聚焦强化整体效应。按照全省“一盘棋”部署,坚持“核”“带”“区”分工不分家、分区不分割,增强“核”引擎功能,推动形成广州与湛江、深圳与汕头深度协作的“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共同发力提升广东城市群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其次聚焦强化集聚效应。加强要素市场化配置、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改革联动,共同吸引全球范围内顶尖人才、科技、企业、资本等高端要素,提高经济总体效率和城市发展能级。再之,聚焦强化协同效应。加强空间规划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链供应链分工配合、生态环境共治、民生设施共建共享等,推动由广州深圳“双城联动”逐步扩展到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双圈联动”。

  聚焦强化战略效应,加强南沙自贸片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大战略平台的对接合作,充分发挥其支撑和牵引作用。

  最后,聚焦强化辐射引领带动效应,进一步加强贸易和投资合作,支持两市企业通过“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总装+配套”“前端+后台”等方式开展跨区域合作,不仅“一马当先”,更带动“万马奔腾”,共同打造全球城市版图中的璀璨明珠。

  着力建设“半小时交通圈”

  早上8点半,位于广州的南沙客运港陆陆续续迎来乘客,他们将乘坐9点的班船前往深圳机场码头。只需约35分钟的航行时间,加上从码头无缝换乘免费接驳车时间,最快45分钟左右即可从南沙抵达深圳机场航站楼。2020年6月,广州南沙客运港往返深圳机场码头航线正式开通,为广深两地居民和旅客提供出行便利。

  交通基础设施是广深联动的关键一环。记者从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在深化广深战略合作上,广州出台《广州市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行动方案》,学习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落实广深两市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重点项目(事项)清单,建成穗莞深城际。而上述说到的开通首条广深水上客运线路(南沙客运港—深圳机场码头)也是重要一环。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汪云兴接受《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广深联动中首先最直观的联动就是在交通方面,这能缩短两地在时空上的距离。据了解,目前广深之间已建成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等公路通道和广深铁路、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等铁路通道。其中广深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营,广深港高铁实现广深30分钟互达。

  而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上,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达成基础设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当中为了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协议明确要实现两市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和高等级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直达互通。推进广州至深圳高速铁路新通道、深莞增城际、广深中轴城际、广深高速磁悬浮、中南虎城际(赣深高铁南沙支线)等项目加快规划建设。

  其中,广州至深圳高速铁路新通道又称为“广深第二高铁”,设计时速可望较目前的广深港高铁350公里左右的时速大幅提升,届时从白云机场去深圳机场的时间将从现在的一个多小时缩短至最多20分钟。而规划中的广深高速磁悬浮,时速达600公里,连通广莞深地区,未来有望接入香港。

  “其实现在广州深圳两地的交通已经非常方便,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到了非常完善的阶段。但其实除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外,两地联通的交通费用要缩减也是一个重要议题。因为只有两地交流的成本真正降低,才能更加鼓励两地人民的日常流动,以及可以更方便的双城生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说。

8.jpg

  广州和深圳的联动最核心的还是科技方面的联动,现在两地有越来越多的重大平台合作。图为广州先进制造业工厂内的生产场景

  产业融合,科技合作

  “广州的产业偏传统产业为主,而深圳主要是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主。双城之间的产业合作除了要地方政府之间的联动外,还需要市场之间、研发之间的对接合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双城之间基础设施建设的硬联通和机制上的软联通相结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曾坚朋在接受《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广东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光明科学城等先行启动区以及南沙科学城联动协同发展区,做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深两市的科技创新工作还将完善联动发展机制,全面深化战略协同、战略合作,以深化广深双城联动强化核心引擎功能,强化区域协同创新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共建重大发展平台拓展粤港澳协同发展空间。

  记者从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广州和深圳还要共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挂牌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共设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联合基金,共同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在科技创新方面,广州正支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南沙科学城加强与深圳光明科学城联动,努力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大型骨干企业纷纷结成创新共同体,联动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广州和深圳的联动最核心的还是科技方面的联动。现在两地越来越多的重大平台合作,例如南沙科学城加强与深圳光明科学城联动,还有一直都有提到的广深港澳科技走廊的发展也在持续进行。我认为,两地应该按照各自的产业优势,建立产业集群,双城错位发展,携手合作。”汪云兴说。

  除了科技、产业的协作,人才交流也非常重要。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巡视员李江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广州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与深圳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完成科技领域推进广深战略合作第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广深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和科技评审专家库互通。

  另外,两地比翼双飞,法治护航。2020年11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覆盖科技创新全生态链的地方性法规。深圳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经验,得到广州的肯定。前不久,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一行到深圳调研,就科技创新立法等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并实地调研了深圳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大浪时尚小镇,了解深圳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服装产业发展等情况。

  目前,广深两市聚焦新发展阶段广东总定位总目标,全力打造区域人大紧密合作新样本,包括强化立法协作,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大数据、医疗健康信息服务等新兴领域加强立法探索,大力开展两市立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协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民主法治建设新高地。

  “广州的双城合作也是整个都市圈、城市群的合作,为其他地方的一体化发展带来经验。”汪云兴总结道。

  民生领域加强合作

  除了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科技上的合作外,两个城市在民生等领域的合作也不少。记者从广州市民政局获悉,2020年12月30日,广州市民政局、深圳市民政局在广东省民政厅的见证下,共同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两市将在社会组织、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儿童福利、婚姻登记、殡葬队伍、慈善事业、队伍建设、重点领域等9个方面进一步加强联动、探索创新,推动签订社会组织“双城联动”工作备忘录,开展深层次、高规格的社会组织交流合作。

  在合作机制上广州深圳民政部门将搭建高层面的合作平台,成立广深两地民政部门协同发展合作领导小组,广深两地民政局局长每年分别率队互访一次;将健全高水平的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信息通报、经验交流、成果分享、问题会商等制度,寻求民生领域合作的最大可行性、提高项目合作的精准性。

  具体来说,两市加强“大城市大养老”合作,积极推动老有颐养,为两市老年人跨市享受养老服务提供便利支持;推进两市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探索社会救助申请人收入和财产信息跨区域协查,畅通两市急难发生地临时救助;探索推动两市开展孤儿、实施无人抚养儿童跨市申请认定试点工作;推动广州、深圳在全国、全省率先开展跨省市婚姻登记试点工作;构建殡葬政策研究联动、殡葬数据信息查询、殡葬服务专业技术交流、殡葬科技成果共享机制,推动两地殡葬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慈善事业交流合作互鉴,利用两地举办“中国慈展会”“中国善城大会”等慈善平台,链接更多公益慈善资源,共同打造公益慈善“高地”;搭建两地民政系统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两地民政人才培养一体化和专业人才共用共育合作。通过系列民政重点领域的合作、试点、探索,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创新两地民生服务模式。

  面向未来,深圳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屹立在世界东方,广州也将全面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建成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合力打造具全球影响力大湾区“双子城”,必将产生更多“1+1>2”的化学反应、碰撞出新的火花,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为各类人才和广大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成为全球城市合作共赢的典范,为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3月中旬刊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1-03-09


2021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21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21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21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