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1年03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聊斋
聊斋:生在柴门中

★文 /云溪子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云溪子

  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自己无法选择;而努力不努力、走什么样的路,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回首往事,我不怨自己出生“柴门”,甚至庆幸自己生在贫家。

2.jpg

漫画/康永君

  在这个世界上,有好多人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启蒙时期提出天赋人权学说,主张人天生享有生存、自由、平等、追求幸福和财产权利;佛家主张人人生来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基督教说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都有原罪……

  老汉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对人生而平等的说法,有些自己的想法。人有生有死,无人可以避免,是生而平等的;人生下来,都有一颗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的心……但是,我认为人生来就有不平等之处:有人出生富家,生下来就锦衣玉食;有人生在寻常百姓家,粗茶淡饭、棉麻布衣;有人生在赤贫人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都是人,生而平等吗?佛性也好,天赋的人权也罢,人生下来“在精神上”可以是“平等”的;但在“物质”上,除了人人都有生老病死,其他的就不平等了。只要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财产、地位、权利的不平等,人生下来就是不平等的。

  我的观点也许在学理上并不完善,甚至难以成立,但是,人生下来就不平等,这是我切身的感受。也许,这与我的出身、成长环境有关。

  我出生在川南长江边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手艺人,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一辈子靠做竹器为生。母亲目不识丁,除了做家务,还帮父亲打打下手。父母亲风里来雨里去,没白天没黑夜地操劳,只求换得一家几口干干稀稀勉强度日。我们家的邻居也几乎都是穷人,穷人家的孩子在一起,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光屁股、打赤脚、菜当三分粮,大家差不多,倒也没想过什么。稍微大了一点,看到有钱人家的孩子白白胖胖的,穿着漂亮的衣服,衣兜里总装着零食,面黄肌瘦的我眼里馋馋的,心中闪过一丝念头:他们为啥跟我不同呢?

  再大些,上学了,家庭贫富不同给孩子造成的境遇上的差别越来越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明白,我们这些穷孩子,生活、读书处处艰难,不是我们的过,也不是父母的错。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同时我也发现,我们这些穷孩子的脑袋瓜,并不比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笨。我们和他们生活水平可以天上地下,但头脑都在一个起跑线上。

  后来,上了大学,我更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自己无法选择;而努力不努力、走什么样的路,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回首往事,我不怨自己出生“柴门”,甚至庆幸自己生在贫家。因为,这种出生虽然使我吃了不少苦,但却让我获得了更多的益处。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并不是因为穷人的孩子有特殊的才能,而是为生活所迫。我就早早地学会了生活。我的父母整日为一家人的温饱忙碌、操劳,有时候到几十里以外的山里干活,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几个月。我十多岁时,妹妹还不到十岁。我们要上学,只好自己在家过日子。挑水、买菜、买油盐酱醋……妹妹还没有锅台高,就站在小板凳上做饭了。我们长大了,在生活的道路上遇到过很多不小的困难,我们没倒下,自己能生活。做工作、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我们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当我们老了,也能做到自己料理生活不犯愁。现在想来,不能不说这得益于出生在穷人家。

  我知道要争一口气。家庭是孩子生长的土壤,出生贫家的孩子就像长在瘠薄土地上的苗,生活、读书比富裕家庭的孩子难得多。我曾经为家庭的清贫自卑过。但是,我没有泄气,而且渐渐坚定了一种信念: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别人能做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应该能做到。于是,决心要争一口气。条件差怎么办?多下苦功夫,以勤补“缺”。经过艰苦努力,念书终于未落人后。走上社会,几十年的人生路并不都平平坦坦,甚至摔过大跟斗,我虽然有过痛苦、迷茫,但最终没有停下向前的脚步。我这一生,不服输的脾气在儿时就开始逐渐形成了。坊间说“柴门出公卿”,大概就是说贫家子弟多不甘于现状,会发愤图强吧。当然,我算不上成功,更遑论“公卿”,说的是这个理儿。

  我懂得感恩。从上学开始,邻居、老师都夸我说“这个娃儿很努力”,我也自认为读书比较刻苦。其实,那时候我并不懂得多少道理,也没有想过将来长大了要做成什么大事,只是觉得父母亲让我上学读书太不容易了,我不能对不起他们。每当我想多玩玩儿、偷点懒的时候,眼前就晃过父母在灯下熬夜做活的情景。当我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就想起父母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供我读书多么不容易。几十年,我孝敬父母,疼爱亲人,除了血缘,还有感恩。人说“贫家多孝子”,大概是因为穷孩子早早知道生活的艰辛,更懂得感恩吧。

  我家几代人没有进过学校门,新中国成立后,我成了家乡的第一代小学生。我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享受了不少好的政策,比如学费减免、政府为我买到北京上大学的火车票、获得助学金,等等。后来,我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决心一辈子跟党走,应该说都源于对党的感恩。

  我容易知足。我出生柴门,儿时开始便粗茶淡饭、棉麻布衣,直到上大学,打赤脚、穿补丁衣服也是常事。渐渐习惯成自然,安于一般的生活,容易满足。有人认为很艰苦的时候,我觉得好像还行。工作了,成了“知识分子”,当了干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仍以有吃有穿、不冷不饿为满足,没想过大富大贵。几十年不贪不占、两袖清风,我以为这些都与容易“知足”不无关系。

  老来想想,人生来的不平等,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境遇。我认为人的出生也要“扬长避短”。出生富家,若能发挥经济条件好的优势,可能学得更好,更容易做成些事情。出生书香门第,若能借助家中来往多“鸿儒”、父母有文化、家里有藏书的长处,也许更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出生寻常百姓家,就要“早当家”,知道要争一口气,懂得感恩,容易知足,这样才容易获得幸福。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3月上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1-03-09


2021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