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1年02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专栏
人与自然:喝茶一定需要仪式感吗

★文 /戴荣里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戴荣里

  喝茶和做诸事,道理相通。过于讲究形式,就丢失了内容;而偏袒内容,又会忽视掉形式的价值。

  城市里“懂得”茶道和书法的人日渐多了起来,每天都可以碰到。酒鬼多、骗子多的地方,讲茶道的也多。茶道和书法讲述者,假借茶道、书法之名,行销茶之实,卖书法发财。茶之美,在兜售者嘴里变了味儿。我喝茶,多托本分的茶农买。那些茶农自己加工、不打农药,无精美外包装的茶,却也没有那么多所谓的历史文化灼伤眼睛。喝茶就是喝茶,单纯、甘美、清净。曾到一间茶舍喝茶,茶价见风就长,工薪阶层喝不起,让朋友花钱不厚道,就再也不去了。一杯茶,几片叶子而已,堂而皇之高价品尝,对我,实在没有必要。

  有次去东南亚某国,茶道表演者自然、舒畅,茶好喝,气氛也对头,彼处喝一上午,所花无几。反观国内大城市的某些茶馆,装修精美,房间费、小时费、音乐费、茶点费、泡茶费,杂七杂八,让品茶者兴趣全无。好像价钱越高,越能显出茶馆里茶道的高端。普通人消费不起,好端端喝茶的气氛被破坏掉,再次停留在茶馆前,自然会望而却步。在家清茶一杯,书桌上一放,一口一吸溜,想怎么喝,就怎么喝。茶文化发展到了繁琐的程度,或纯粹以价格来衡量,如此茶道,不要也罢。

  茶道文化的研究,对中国茶文化向大众普及和走向世界的确有好处。但一味讲茶道,进而将其提高到玄之又玄的境地,动辄把茶圣陆羽老先生的《茶经》搬出来炫耀,意思真是不大。喝茶原本就是喝茶,必要的仪式可讲,为了仪式感搬出古人,繁琐仪式,大讲特讲茶美学和茶哲学,让每个饮茶者“享用”文化大餐后再品茗,对茶文化的学者似有必要,对普通大众而言,必要性真不大。

  曾到湖南夹山寺喝茶,该寺古时曾有一位和尚,书写了“茶禅一味”到东瀛。茶之孤寂、飘然和回香,成为茶客追求的至高境界。僧人泡茶、冲茶、端茶、品茶、谈茶,仪式美轮美奂,看在眼里,美在心上。与僧人同茗,才品出茶的本真味道。

  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喝茶,各有自己的讲究,有的民族还发明了酸茶等品类。这些茶,各族人民通过千百年的生活体验,精炼总结提升而成,品起来有味,说起来自然,学起来不难。最好的喝茶方式——唯美、简单、易学,适应大众,茶来自于自然,最适应自然的喝法。

  中国茶道,因地域广大和历史原因,统一起来着实很难。红茶有红茶的喝法,绿茶有绿茶的喝法,酥油茶有酥油茶的喝法,不能偏听学究们的闹玄,劳动人民最有发言权。茶与生活结合,第一要点就是实用。青年时期,从工地上回来,大汗淋漓中,泡好一杯茉莉花茶,不等放凉就一饮而尽,那份茶香,至今回想起来都美。茶香连着自然的朴素,朴素的喝茶方式,才能找回茶的本真,这是茶之道,也是自然之道。

  喝茶和做诸事,道理相通。过于讲究形式,就丢失了内容;而偏袒内容,又会忽视掉形式的价值,也不符合自然之道。茶叶,是人在草木间千番辛苦加工而成的。没见过南方茶田的北方人,无法把茶树上的叶子直接摘到嘴里就吃,更别说被人炒得价格离谱的古树茶了。喝茶有讲究,但不要把这讲究过分神秘化、理论化,弄得品茗者总是以为,要精通茶艺师的德艺,才配来喝茶,喝茶的趣味,就成了空中楼阁式的虚幻表演了。让喝茶者回归到自然状态,回到普通大众之间,才真正是茶道的自然!

5.jpg

偏向于城市建筑的作家,动情于哲学思考的工程师。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2月下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1-02-26


2021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21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21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21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