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1年02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专栏
史有前例:“棉铁政策”与振兴中国

★文 /东升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东升

  甲午战争后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使张謇深感“世人所说的外洋以商务立国,是皮毛之论,殊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业” 。在他看来,振兴中国,需用“棉铁政策”。

  上回说到,南通盛产棉花,却随着洋纺织机器的盛行而大量运往日本,成为日产棉纱的必需原料。花往纱来,南通一带洋纱洋布的销售日盛一日,多时达到每天20大包,本纱本布却销路日减……眼见民生凋敝、国富外流,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张謇慨然长叹:“这与割肉喂虎有什么区别?”

  一天,忧心忡忡的张謇正在书房里和三哥共商出路,忽然收到一封加急信,原来是洋务运动领军人物、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邀他在南通办厂,以阻击日本的商战车轮侵踏内地。

  张之洞在信上说:“《马关条约》允许日本人在苏杭和内地开办工厂,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办?他明天办,我今天办,不能让他们抢得先机,中国要有自己的工业商业,要跟日厂日货展开竞争。实业,国家之实力也。”

  此言正合张謇之意。甲午战争后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使张謇深感“世人所说的外洋以商务立国,是皮毛之论,殊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业”。不惑之年的张謇抱着一腔实业救国的热情,风尘仆仆地赶往南京的两江总督衙门,面见张之洞后,决然抛弃钦点翰林院修撰的身份,接过了“总理通海一带商务”的委派书。

  张謇心中有数,首先要办纱厂。早些时候,他查点历年间的海关贸易账册,发现进口货物之中以棉织物和钢铁最多。在他看来,振兴中国,需用“棉铁政策”。

  筹建纱厂的艰难远远超出张謇的预料。先是股东临时变卦撤资,后有地方官僚暗算。张謇为集股一事往来于上海与南通之间,甚至不得不靠卖字来换路费。

  纱厂筹建之初计划启动资金100万两白银,靠状元公的招牌和艰难游说,张謇先后说服了南通的花布巨商和上海的洋行买办共6人,合称“六董”,招股办厂。1897年,“大生机器纺织厂股票”开始发行,成为中国最早的股票。

  然而,由于资本雄厚的外资纱厂已纷纷在上海等通商口岸设立,华商纱厂节节败退,有的被迫停办,有的被逼转让。此时,开小纱厂无异于飞蛾扑火。眼见局势不妙,有的股东不敢冒险办厂,以各种理由推托入股之事。筹集商股不成,只得改取“官商合办”。经过张謇多方奔走,张之洞同意将搁置在上海码头的4万余锭官机作价50万两入股,另由张謇再筹集50万两。这批官机原是张之洞1893年从英国购进、准备创办湖北纺纱官局的,后因种种原因未办成,纱机在黄浦江畔,风吹雨淋、锈蚀不堪。

  筹集50万两也不容易。进退维谷之际,张謇咬咬牙只好缩减股金,认领一半官机。直到开工时,纱厂原始资本总计不过44.51万两白银,其中官股25万两,商股143户共计股本19.51万两,此外还有地方衙门、官僚等若干,入股最少的只有37两。

  从1895年深秋开始招商集股,到1899年春天纱厂开工,仅筹建之路就磕磕绊绊地走了4年。

  在张謇的日记中,有两句话振聋发聩:“天之生人,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这是张謇的自勉箴言。他还多次对友人说:“我以为今日之人当以劳死,不当以逸生。”

5.jpg

好读书,不求甚解;喜说文,不激不随。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2月上旬刊

 
编辑:平楠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1-02-06


2021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