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0年11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走向全面建设现代化!“数字中国”建设的成就与挑战

★文 /闫德利

  以新姿态迎接新挑战

  近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突出成绩,面临重大机遇,但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这抑制了数字红利的充分释放,要求我们着力破除解决。

  一是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态势逐步演化为系统、生态之间的竞争,对数字技术的创新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制约着创新成果的转化,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长期以来,我国对关键信息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基础材料、关键元器件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缺乏长期稳定支持,技术进步更新慢甚至断档;研发投入上“重硬轻软”,基础软件提升慢、技术差距大。科研机构和市场需求“两张皮”的问题依然突出,亟待形成以基础科研发展带动科技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健康生态。因此,需要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二是数字经济发展驱动力单一,产业互联网亟待补足。在欧美发达国家,数字经济是以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腿跑”的方式向前发展,我国则是消费互联网一枝独秀,产业互联网刚刚起步,呈现出“单脚跳”的特征。要跟上发达国家步伐,我们急需补上产业互联网这门课。

  我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极大。我国有1.2亿户市场主体,还有众多政府部门、学校、医院、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它们对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有着强烈的需求,但这个市场远未得到有效开发,仍属空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等部委十分重视产业互联网发展。去年10月联合发布的《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要求“以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性服务平台等作为产业数字化的主要载体”。今年4月又联合印发文件,把“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的主要方向。笔者建议,加快制定实施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互联网和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

  三是国内市场日渐饱和,国际化遭遇回头浪。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日渐消失。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8小时,消费互联网市场趋于饱和。然而,国际化进展却不尽人意。特别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数字企业成为重点打击的对象。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资本市场开始重新审视我国互联网的未来前景。

  与货物贸易主要追求商品本身的物美价廉不同,互联网业务往往涉及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软性因素。因此,相较于制造业,互联网的国际化对自身的要求更高,也更难。加快推进互联网数字企业走出去,我们必须把文化软实力建设摆到更突出、更重要的位置,全面提升国民素养,加强国际友好交流。我们要更加重视国际规则的协调,对认识上、利益上的分歧,力求细致耐心解决,求同存异,实现最大公约数。唯有这样,我国互联网公司实现整体走出去才能成为现实。

  四是新冠肺炎疫情要求对智慧城市建设思路进行调整。智慧城市是数字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集大成应用,我国近年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建设智慧城市。在疫情防控中,智慧城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了问题和不足。例如,各自为政、跨部门协调难度大、面子工程、“数据孤岛”等。疫情检验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效,对公共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必将引发人们的总结和反思,并对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思路进行调整。笔者认为,“数据中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建议以顶层设计、统一运行管理的“数据中台”系统支撑不同业务之间的灵活部署,兼顾个性化和标准化,实现集中统一性和分散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数字化治理能力,助力公共治理现代化。(作者系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11月下旬刊

 
编辑:秦艳飞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0-11-29


2020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4月(《小康》下旬刊)